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3.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 内部控制 | 第14页 |
1.2 内部控制有效性 | 第14-15页 |
1.3 内部控制评价 | 第15页 |
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2.1 内部控制 | 第15-16页 |
2.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第16-17页 |
2.3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1.1 内部控制 | 第18页 |
1.2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 第18-19页 |
1.3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第19页 |
1.4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第19页 |
2. 控制理论 | 第19-20页 |
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4. 对国内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4.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不统一 | 第20页 |
4.2 内部控制评价主客体不全面 | 第20-21页 |
4.3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科学 | 第21页 |
4.4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重视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 第22-41页 |
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2页 |
1.1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 第22页 |
1.2 全面性、重要性与层次性原则 | 第22页 |
1.3 成本效益原则 | 第22页 |
1.4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2页 |
2. 德尔菲专家咨询表的形成基础 | 第22-24页 |
3. Delphi专家咨询结果 | 第24-35页 |
3.1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2 专家的积极系数 | 第25-26页 |
3.3 专家的权威系数 | 第26-27页 |
3.4 专家咨询协调程度 | 第27页 |
3.5 指标体系修改情况 | 第27-35页 |
4.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5-39页 |
5. 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建立评价模型 | 第39页 |
6. 讨论与小结 | 第39-41页 |
6.1 专家的代表性和咨询的可靠性 | 第39-40页 |
6.2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40页 |
6.3 指标体系的内涵分析 | 第40页 |
6.4 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41-47页 |
1. 医院简介 | 第41-42页 |
2. A医院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47-49页 |
1. 结论 | 第47-48页 |
1.1 阐述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内涵 | 第47页 |
1.2 构建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 | 第47页 |
1.3 验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第47-48页 |
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8-49页 |
2.1 指标构建尚待进一步优化,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 第48页 |
2.2 评价过程主观单一,考虑尝试成熟的评价方法和模型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一 | 第51-57页 |
附录二 | 第57-63页 |
附录三 | 第63-68页 |
附录四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