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8页 |
(二)研究的学术价值 | 第8页 |
(三)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8-9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社会转型与大学生健全人格概述 | 第12-17页 |
(一)社会转型及其特征 | 第12-14页 |
1.社会转型的含义 | 第12-13页 |
2.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人格与大学生健全人格 | 第14-17页 |
1.人格的多学科界定 | 第14-15页 |
2.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 | 第15-17页 |
二、社会转型期培育与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17-21页 |
(一)社会转型期培育与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1.应对社会变革导致的人格危机的现实要求 | 第17页 |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 第17-18页 |
3.高等教育自身完善的内在需要 | 第18-19页 |
4.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9页 |
(二)社会转期培育与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可能性 | 第19-21页 |
1.党和政府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与提升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 第19-20页 |
2.社会发展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 第20-21页 |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30页 |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1.理想、信念缺失 | 第21-22页 |
2.诚信缺乏 | 第22-23页 |
3.个人心理发展不平衡 | 第23页 |
4.意志品质薄弱 | 第23-25页 |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1.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2.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26-27页 |
3. 学校因素的影响 | 第27-28页 |
4.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28-30页 |
四、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与提升的措施 | 第30-42页 |
(一)全面把握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与提升的原则 | 第30-31页 |
1.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0页 |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30-31页 |
3.整体优化的原则 | 第31页 |
(二)着力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力方面进行健全人格的渗透与培育 | 第31-36页 |
1.社会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31-33页 |
2.发挥家庭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的基础作用 | 第33-34页 |
3.突出学校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的重要作用 | 第34-36页 |
(三)大学生积极进行人格的自我矫正与提升 | 第36-42页 |
1. 注重思想品德的自我修炼与提升 | 第36-37页 |
2.注重法治思维的自我强化与实行 | 第37-38页 |
3.注重自信心的内炼与外行 | 第38-39页 |
4.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与践行 | 第39页 |
5. 注重自控能力的提高 | 第39-40页 |
6.注重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