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肖斯塔科维奇:艺术与政治--以其四部交响曲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选题缘由与论题意义第10-11页
   ·相关论题研究现状和学术走向第11-13页
   ·本论题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批判与追捧第15-28页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贯穿的政治性第15-21页
     ·统治阶级控制意识形态第15-18页
     ·艺术创作与政治的碰撞第18-19页
     ·音响折射政治文化生活第19-21页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蕴含政治因素的成因第21-24页
     ·苏联文艺指导思想第21-22页
     ·战争因素第22-23页
     ·作曲家个人因素第23-24页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蕴含政治因素的体现第24-28页
     ·激进回归传统第24-25页
     ·战争中的艺术第25-26页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的整体艺术特征第26-28页
第3章 激进与传统第28-52页
   ·《第二交响曲》第28-39页
     ·音乐分析:现代技法表现革命内容第29-36页
     ·现代音乐协会与无产阶级音乐家协会的共识第36-38页
     ·激情狂飙的肇始与政治热情的迸发第38-39页
   ·《第五交响曲》第39-52页
     ·音乐分析:个性化音乐语汇的成熟第40-42页
     ·特性节奏中的隐喻:以第一乐章为例第42-43页
     ·终曲的二重性第43-47页
     ·斯大林对作曲家创作行为的影响第47-50页
     ·作品中政治隐喻与二重性的表现第50-52页
第4章 战争与艺术第52-68页
   ·《第七交响曲》第52-60页
     ·音乐分析:形式与内容的对应分析第53-54页
     ·以第一乐章为例分析交响曲中的政治形象第54-58页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凸显第58-59页
     ·战火纷飞中的颂歌第59-60页
   ·《第十交响曲》第60-68页
     ·音乐分析:宏大的悲歌第60-62页
     ·签名动机的悲剧性隐喻第62-63页
     ·作曲家的现代技法“情结”第63-66页
     ·文艺解冻下的自我省思第66-68页
第5章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与苏联政治的关系:一个再思考第68-79页
   ·乐观主义的悲剧性美学第68-71页
     ·悲剧性美学的要义第68页
     ·肖斯塔科维奇悲剧性的美学特征第68-69页
     ·肖斯塔科维奇悲剧性美学与政治的联系第69-71页
   ·“颠僧”式音乐语汇形成的政治因素第71-74页
     ·“颠僧”的背景与特征第71-72页
     ·肖斯塔科维奇“颠僧”式音乐语汇的特征第72-73页
     ·肖斯塔科维奇“颠僧”现象中的政治性第73-74页
   ·夹缝中的“伟大艺术品”第74-79页
     ·斯大林时期的交响曲艺术第74-75页
     ·夹缝中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第75-77页
     ·求生:夹缝中的爆发第77-79页
结语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肖斯塔科维奇《第八弦乐四重奏》研究
下一篇:以《月儿高》为例浅析浙江筝派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