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12-14页 |
·城市化 | 第12页 |
·土地及土地价值 | 第12-13页 |
·土地转换 | 第13页 |
·土地流转 | 第13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文献回顾 | 第16-23页 |
·土地与城市化 | 第16-17页 |
·土地与土地价值 | 第17-21页 |
·土地资本化模型 | 第17-18页 |
·城市经济学理论模型 | 第18-19页 |
·产权估值模型 | 第19-20页 |
·其他有关理论 | 第20-21页 |
·土地流转与土地转换 | 第21-23页 |
第3章 城市化发展与土地政策 | 第23-28页 |
·我国城市化发展背景及现状 | 第23-24页 |
·城市化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 第24页 |
·我国土地政策的发展及现状 | 第24-28页 |
·保护耕地、不可流转阶段 | 第24-25页 |
·土地可流转,国家强制征收并补偿阶段 | 第25页 |
·加大耕地保护,土地政策从紧阶段 | 第25-26页 |
·规范土地市场,健全土地法律法规阶段 | 第26-28页 |
第4章 土地转换和流转对土地价值影响框架 | 第28-34页 |
·土地价值 | 第28-29页 |
·地租理论下的土地价值 | 第28页 |
·土地供给需求视角下的土地价值 | 第28页 |
·产权视角下的土地价值 | 第28-29页 |
·土地价值的增值 | 第29-30页 |
·土地转换对土地价值的影响 | 第30-34页 |
·市场化角度 | 第30-31页 |
·制度化角度 | 第31-32页 |
·政府行为对土地价值的重新思考 | 第32-34页 |
第5章 我国土地转换和转流几种模式及构建合适模式 | 第34-56页 |
·土地转换和流转的行为主体 | 第34-36页 |
·中央政府 | 第34页 |
·地方政府 | 第34页 |
·村集体 | 第34-35页 |
·土地开发商 | 第35页 |
·农民 | 第35页 |
·行为主体关系 | 第35-36页 |
·土地转换和流转的目的和硬约束 | 第36-37页 |
·产权不完备性 | 第36页 |
·土地数量有限性 | 第36-37页 |
·社会保障不完备性 | 第37页 |
·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性 | 第37页 |
·我国土地转换及流转的几种模式及评价 | 第37-48页 |
·土地股份合作制:南海模式 | 第37-39页 |
·集资办社直接入市:昆山模式 | 第39-41页 |
·两田制:湖北监利模式 | 第41-42页 |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安徽芜湖模式 | 第42-44页 |
·农村土地资本化:成都模式 | 第44-45页 |
·土地换社保:浙江嘉兴模式 | 第45-46页 |
·宅基地换房:天津模式 | 第46-48页 |
·我国土地转换及流转几种模式在破解土地约束方面的小结 | 第48-50页 |
·产权不完备性 | 第48-49页 |
·土地数量有限性 | 第49页 |
·社会保障不完备性 | 第49-50页 |
·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性 | 第50页 |
·我国现行土地转换和流转模式的局限性 | 第50-52页 |
·土地产权主体界定不明,利益主体被虚化,价格机制难以形成 | 第50页 |
·机构设置无序,不利于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 | 第50-51页 |
·土地转换和流转形式有限,不利于现代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模式的形成 | 第51页 |
·社会保障体系空白影响了土地转换和流转的效果 | 第51-52页 |
·构建我国农地转换和流转的合适模式 | 第52-56页 |
·建立统一的土地转换和流转模式的必要性 | 第52页 |
·模式设想及机构设置 | 第52-54页 |
·土地转换和流转的可行性分析 | 第54-55页 |
·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 第55页 |
·模式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土地转换和流转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 第56-61页 |
·土地转换和流转的原则及创新 | 第56页 |
·对土地流转、转换后土地价值升值评估的建议 | 第56-57页 |
·区别对待土地流转和转换 | 第56-57页 |
·综合运用土地价值估算方法对土地进行估值 | 第57页 |
·建立土地档案,对态跟踪土地价值 | 第57页 |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转换和流转方式的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明确产权边界,建设土地市场 | 第57-58页 |
·征地补偿与社会保障互为补充 | 第58页 |
·积极建立土地市场中介咨询服务,促进土地信息化建设 | 第58-59页 |
·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使其向福利型政府转变 | 第59页 |
·建立统一的农村城市土地市场,改革征地制度 | 第59页 |
·土地转换、流转效果评估的建议 | 第59-61页 |
第7章 总结 | 第61-62页 |
·全文结论 | 第61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