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 新一轮“幼师国培”追求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需求 | 第11页 |
(二) 混合型培训模式推动分层培训向自主化发展 | 第11页 |
(三) 幼儿教师分层培训需求亟待借助测评工具进行科学诊断 | 第11-12页 |
(四) 师幼沟通能力是沟通与合作能力测评工具研制的重要视角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第13-26页 |
(一)“沟通”和“师幼沟通” | 第13-17页 |
(二)“师幼沟通能力”和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三)“诊断性测评工具”和“师幼沟通能力的诊断性测评工具” | 第21-26页 |
四、研究述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第27-3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7页 |
二、测评对象 | 第27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一) 师幼沟通能力指标体系 | 第27页 |
(二) 师幼沟通能力等级标准 | 第27页 |
(三) 师幼沟通能力测试题库 | 第27-2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一) 测评工具研制的方法 | 第28页 |
(二) 质量指标检验的方法 | 第28-29页 |
五、研究流程 | 第29-32页 |
(一) 课题项目流程 | 第29-30页 |
(二) 测评工具研制思路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建立师幼沟通能力指标体系 | 第32-47页 |
一、人际沟通能力的结构模型分析 | 第32-35页 |
(一) 企业管理者人际沟通能力结构 | 第32页 |
(二)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结构 | 第32-33页 |
(三) 教师人际沟通能力结构 | 第33-35页 |
二、幼儿教师沟通胜任力的结构要素分析 | 第35-36页 |
(一) 教师沟通胜任力的结构要素 | 第35页 |
(二) 幼儿教师沟通胜任力的结构要素 | 第35-36页 |
三、幼儿教师沟通能力素质的分析 | 第36-37页 |
四、建立师幼沟通能力指标体系 | 第37-47页 |
(一) 初建测评指标 | 第37-39页 |
(二) 专家检验 | 第39-44页 |
(三) 推定观测点 | 第44-47页 |
第四章 确立师幼沟通能力等级标准 | 第47-59页 |
一、等级的设置依据 | 第47页 |
二、师幼沟通行为采样及数据分析 | 第47-52页 |
(一) 制定访谈提纲 | 第47页 |
(二) 选择访谈对象 | 第47页 |
(三) 访谈过程 | 第47-48页 |
(四) 访谈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8-52页 |
三、确立师幼沟通能力等级标准 | 第52-59页 |
(一) 师幼沟通能力等级标准初建 | 第52页 |
(二) 专家型幼儿教师修订和完善 | 第52-59页 |
第五章 研制师幼沟通能力测评工具 | 第59-77页 |
一、初步编制测试题 | 第59-67页 |
(一)确定测试题型及评分标准 | 第59-60页 |
(二)自陈测试题编制 | 第60页 |
(三)情境选择题编制 | 第60-67页 |
二、测试题修订和筛选 | 第67-70页 |
三、工具试测及结果分析 | 第70-77页 |
(一)选择被试 | 第70-71页 |
(二)工具应用说明 | 第71页 |
(三)统计分析及结果讨论 | 第71-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77-78页 |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8页 |
三、本研究的局限及改进之处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