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4页 |
·样品前处理技术 | 第12页 |
·固相微萃取 | 第12-18页 |
·固相微萃取概述 | 第12页 |
·固相微萃取形式 | 第12-17页 |
·纤维针式固相微萃取Fiber-SPME | 第13-14页 |
·管内固相微萃取In-tube SPME | 第14-15页 |
·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 | 第15-17页 |
·固相微萃取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萃取温度 | 第17页 |
·萃取时间 | 第17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7页 |
·样品p H的影响 | 第17-18页 |
·有机溶剂含量的影响 | 第18页 |
·固相微萃取与毛细管电泳联用 | 第18-26页 |
·固相微萃取与毛细管电泳联用装置 | 第18-24页 |
·Fiber-SPME-CE联用 | 第19-21页 |
·IT-SPME-CE联用 | 第21-23页 |
·微流控芯片IT-SPME-CE | 第23-24页 |
·与SPME-CE联用的检测器 | 第24-25页 |
·SPME-CE-紫外检测联用 | 第24-25页 |
·SPME-CE-质谱检测联用 | 第25页 |
·SPME-CE联用技术的应用 | 第25-26页 |
·SPME-CE联用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 第25页 |
·SPME-CE联用技术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展望 | 第26页 |
·磺胺类抗菌药 | 第26-32页 |
·磺胺类抗菌药的简介 | 第26-27页 |
·磺胺类抗菌药的作用机理 | 第27页 |
·磺胺类抗菌药的危害 | 第27页 |
·磺胺类抗菌药的残留 | 第27-28页 |
·磺胺类抗菌药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 第28-30页 |
·磺胺类抗菌药的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31-32页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32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34-40页 |
·实验药品和装置 | 第34-35页 |
·实验药品 | 第34-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 | 第35-36页 |
·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表征 | 第36页 |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原理 | 第37-40页 |
第3章 磺胺类抗菌药的毛细管电泳分离 | 第40-58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磺胺类抗菌药的衍生 | 第41-42页 |
·分离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磺胺类抗菌药的电泳分离 | 第42-44页 |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离检测系统的构建 | 第42页 |
·分离毛细管的预处理 | 第42-43页 |
·分离缓冲溶液p H的优化 | 第43-44页 |
·分离缓冲溶液浓度的优化 | 第44页 |
·分离电场强度的优化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6页 |
·磺胺类抗菌药混合样品分离及标识实验 | 第44-47页 |
·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47-55页 |
·分离缓冲溶液p H值对分离的影响 | 第47-49页 |
·分离缓冲溶液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49-52页 |
·分离电场强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52-55页 |
·理论塔板数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管内固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测定牛奶中磺胺类抗菌药残留 | 第58-76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3页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58-59页 |
·毛细管预处理 | 第59页 |
·萃取柱的制备 | 第59-60页 |
·MAA-EDMA萃取柱 | 第59-60页 |
·BMA-EDMA萃取柱 | 第60页 |
·BMA-EDMA-RGO萃取柱 | 第60页 |
·牛奶样品的制备 | 第60页 |
·固相微萃取方法的建立 | 第60-62页 |
·毛细管电泳分离 | 第62页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2-63页 |
·牛奶样品预处理 | 第62-63页 |
·BMA-EDMA-RGO萃取柱萃取过程 | 第63页 |
·样品的衍生和检测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3页 |
·MAA-EDMA萃取柱的优化 | 第63-69页 |
·不同萃取柱的形貌表征与萃取效果 | 第69-71页 |
·固相微萃取萃取条件优化 | 第71-72页 |
·冲洗溶剂的种类 | 第71页 |
·萃取和解吸压力 | 第71-72页 |
·方法的评价 | 第72-73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72页 |
·牛奶样品磺胺类抗菌药的加标回收率的计算 | 第72-73页 |
·实际牛奶样品的分析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