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理论意义 | 第8页 |
·现实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8-12页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内涵 | 第14-16页 |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含义 | 第14页 |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 第14-16页 |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 第16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创新推广理论 | 第16-17页 |
·系统论 | 第17-18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演变及现状 | 第21-32页 |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演变 | 第21-22页 |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奠定基础 | 第21页 |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取得的成果 | 第21-22页 |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运行机制 | 第22-24页 |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架 | 第22-23页 |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机制 | 第23-24页 |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问题及分析 | 第24-31页 |
·平台内容枯燥 | 第25-26页 |
·访问量低 | 第26-28页 |
·表现形式单一 | 第28-29页 |
·功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 第29页 |
·互动性不强 | 第29-30页 |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3页 |
·四大主导因素的影响度 | 第32-37页 |
·一级指标权重确定 | 第32-33页 |
·二级指标确定 | 第33-34页 |
·一级指标影响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 | 第37页 |
·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 | 第37-38页 |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 第38页 |
·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和维护 | 第38页 |
·高校支持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高校基础资源支持 | 第38-39页 |
·高校提供相关培训 | 第39页 |
·教师队伍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教师重视程度 | 第39-40页 |
·教师宣传力度 | 第40页 |
·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 第40-41页 |
·学生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认知 | 第41页 |
·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投入 | 第41-42页 |
·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应用的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加大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宣传力度 | 第43-44页 |
·学校宣传 | 第43页 |
·教师宣传 | 第43-44页 |
·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纳入考核机制 | 第44页 |
·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纳入教师考核机制 | 第44页 |
·将学生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表现纳入总评成绩 | 第44页 |
·提供基础条件 | 第44-46页 |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 第45页 |
·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 第45-46页 |
·增加师生培训机会 | 第46页 |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 第46-48页 |
·平台操作简便化 | 第46-47页 |
·丰富教学内容 | 第47页 |
·平台的管理和维护 | 第47-48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附录 B: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及访谈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