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插图清单 | 第12-15页 |
附表清单 | 第15-16页 |
缩略词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0页 |
·QTL分析与关联分析 | 第17-24页 |
·选择牵连效应 | 第18-19页 |
·选择牵连效应与基因进化 | 第19-22页 |
·基因发掘的重要途径 | 第22-24页 |
·选择牵连效应对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指导意义 | 第24页 |
·氮代谢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氮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4-26页 |
·氮吸收利用相关的遗传基础研究 | 第26-28页 |
·TOR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第28-34页 |
·TOR调控营养代谢途径及细胞生长过程 | 第28-32页 |
·TOR通路成员TP41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TAP42/α4/TAP46的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PP2A蛋白磷酸酶参与植物开花时期调节 | 第34-3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36-4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0-61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5页 |
·植物材料与BAC文库 | 第40页 |
·各种酶与试剂 | 第40-41页 |
·植物培养所需材料及引物序列 | 第41-44页 |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菌体材料和载体 | 第45页 |
·常用培养基配方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61页 |
·含Xgwm212-BAC阳性克隆的分离与鉴定 | 第46页 |
·CTAB法提取小麦和拟南芥DNA | 第46-47页 |
·基因克隆 | 第47-48页 |
·T克隆载体与目标基因连接及阳性克隆鉴定 | 第48页 |
·质粒提取、纯化及测序 | 第48-49页 |
·小麦叶片和拟南芥RNA的提取方法 | 第49-50页 |
·籽粒RNA提取方法 | 第50页 |
·总RNA反转录 | 第50-51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51页 |
·分子标记开发 | 第51-52页 |
·SSR扫描毛细血管电泳检测法 | 第52-53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 | 第53页 |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测 | 第53页 |
·用于亚细胞定位的载体构建 | 第53页 |
·Bio-Rad Helios手持式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 | 第53-55页 |
·目的基因-GFP质粒转化小麦原生质体 | 第55-57页 |
·酵母双杂实验 | 第57-58页 |
·拟南芥过表达载体、互补载体的构建及转化、鉴定 | 第58-59页 |
·互补载体构建的构建方法和步骤 | 第59-60页 |
·干扰载体的构建与小麦遗传转化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106页 |
·含有Xgwm212标记位点的BAC分析 | 第61-65页 |
·BAC阳性克隆筛选与测序 | 第61-62页 |
·基因预测 | 第62-64页 |
·Xgwm212所在基因组区段与短柄草及水稻共线性分析 | 第64页 |
·候选基因确定 | 第64-65页 |
·TaTip41基因克隆与亚细胞定位 | 第65-71页 |
·Tip41的保守性分析 | 第65-66页 |
·TaTip41基因克隆 | 第66-69页 |
·TaTIP41亚细胞定位 | 第69-71页 |
·Tip41在拟南芥中的基本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71-83页 |
·突变体attip41纯合体鉴定与表型观察 | 第71-73页 |
·TaTip41转基因拟南芥筛选与鉴定 | 第73-75页 |
·三种基因型拟南芥表型比较 | 第75-77页 |
·TIP41在TOR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77-80页 |
·TIP41在开花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80-82页 |
·互补载体构建转化 | 第82-83页 |
·Tip41在小麦中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83-100页 |
·TaTip41-5A单元型分析 | 第83页 |
·TaTip41-5A的染色体定位 | 第83-84页 |
·TaTip41-5A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84-88页 |
·TaTip41-5B单元型分析 | 第88-89页 |
·TaTip41-5B的染色体定位 | 第89-90页 |
·TaTip41-5B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90-93页 |
·TaTip41-5D单元型分析 | 第93-94页 |
·TaTip41-5D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94-100页 |
·TaTip41-5D在选择导入系中的表型分析 | 第100-101页 |
·TaTip41对氮胁迫的响应 | 第101-102页 |
·TaTip41-5A对氮胁迫的响应 | 第101页 |
·TaTip41-5B对氮胁迫的响应 | 第101-102页 |
·TaTip41-5D对氮胁迫的响应 | 第102页 |
·TaTip41的组织表达分析 | 第102-104页 |
·TaTip41-RNAi转基因小麦的检测与表达分析 | 第104-106页 |
第四章 结果讨论与结论 | 第106-110页 |
·结果讨论 | 第106-109页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发掘新基因 | 第106-107页 |
·候选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和关联分析 | 第107-108页 |
·TIP41影响植物的开花与氮代谢 | 第108-109页 |
·结论 | 第109-110页 |
附录:上游调控序列的插入缺失对HMW-GS 1Bx的表达影响 | 第110-122页 |
前言 | 第110-111页 |
实验结果 | 第111-119页 |
·Glu-1Bx上游调控序列比较分析 | 第111-114页 |
·转基因水稻GUS组织染色及定量分析 | 第114-116页 |
·转基因水稻拷贝数鉴定 | 第116页 |
·HMW-GS启动子进化分析 | 第116-117页 |
·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在自然群体中分布情况 | 第117-11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19-122页 |
·1Bx7~(OE)-1047 bp处43 bp插入与超表达紧密相关 | 第119-120页 |
·1Bx14-874 bp处185 bp MITE片段对转录具有正向微调作用 | 第120页 |
·胚乳特异元件“54 bp”对其特异性是必须的,其串联重复利于提高其活性 | 第120页 |
·1Bx7~(OE)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作者简介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