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黑麦草的起源、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黑麦草的起源及分类 | 第9页 |
·黑麦草的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黑麦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0-13页 |
·黑麦草遗传连锁图谱的绘制 | 第13-15页 |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13-14页 |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14-15页 |
·渗入系的构建 | 第15-17页 |
·渗入系构建方法 | 第15-16页 |
·渗入系在QTL精确定位和绘制遗传连锁图谱中的应用 | 第16页 |
·渗入系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不同黑麦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8-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植物材料 | 第18-19页 |
·DNA的提取 | 第19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19-21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不同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1-24页 |
·不同黑麦草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4页 |
·9个不同黑麦草种之间的遗传距离 | 第24-25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基于遗传距离的无根树聚类分析 | 第27-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黑麦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 | 第29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黑麦草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DNA的提取 | 第32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32-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及偏分离比 | 第35页 |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5-38页 |
·黑麦草和水稻染色体共线性关系分析 | 第38页 |
·GS5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 第38-39页 |
·GS5基因定位 | 第39页 |
·控制种子数量的QTL分析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3页 |
·SSR标记和多位点扩增 | 第40页 |
·偏分离 | 第40页 |
·遗传图谱 | 第40-41页 |
·共线性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意大利黑麦草渗入系的初步构建及分析 | 第4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植物材料 | 第43-44页 |
·DNA提取和分子标记分析 | 第44页 |
·表型统计 | 第44页 |
·标记统计分析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渗入片段的数目及大小 | 第44-45页 |
·意大利黑麦草渗入系全基因组图示基因型 | 第45-47页 |
·意大利黑麦草渗入系渗入片段遗传效应的初步分析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9页 |
·分子连锁图谱的绘制 | 第49-50页 |
·渗入系构建 | 第50页 |
·黑麦草研究工作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Ⅰ | 第59-69页 |
附录Ⅱ | 第69-74页 |
附录Ⅲ | 第74-77页 |
附录Ⅳ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