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静态特性有限元分析及其对汽车操稳性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子午线轮胎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轮转向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轮胎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及轮胎力学特性分析 | 第15-30页 |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一般解法 | 第15-16页 |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16-20页 |
·全量非线性有限元方程 | 第16-18页 |
·增量非线性有限元方程 | 第18-20页 |
·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20-21页 |
·接触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21-22页 |
·接触问题的一般求解过程 | 第21-22页 |
·接触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22页 |
·轮胎的力学特性及数学模型 | 第22-30页 |
·轮胎的侧偏特性 | 第23-26页 |
·轮胎的垂向特性 | 第26-27页 |
·轮胎模型分析 | 第27-30页 |
3 子午线轮胎有限元分析 | 第30-44页 |
·子午线轮胎结构 | 第30-31页 |
·轮胎材料模型 | 第31-33页 |
·橡胶材料模型 | 第31-32页 |
·橡胶-帘线材料模型 | 第32-33页 |
·轮胎有限元模型 | 第33-36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33-34页 |
·轮胎二维有限元模型 | 第34-36页 |
·轮胎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36页 |
·边界条件定义及载荷工况 | 第36-39页 |
·过盈工况 | 第37页 |
·装配工况 | 第37页 |
·充气工况 | 第37-38页 |
·静态加载工况 | 第38-39页 |
·子午线轮胎有限元分析 | 第39-44页 |
·装配工况 | 第39页 |
·充气工况 | 第39-40页 |
·静态加载工况 | 第40-43页 |
·轮胎垂直刚度 | 第43-44页 |
4 基于轮胎特性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 第44-58页 |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悬架模型 | 第44-45页 |
·转向系模型 | 第45-46页 |
·车身模型 | 第46页 |
·轮胎模型 | 第46-47页 |
·整车模型 | 第47-48页 |
·汽车操稳性仿真分析 | 第48-51页 |
·轮胎滚动速度对操稳性的影响 | 第48页 |
·轮胎侧偏刚度对操稳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轮胎承受载荷对操稳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汽车质心位置对操稳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55页 |
·汽车运动微分方程 | 第51页 |
·非线性轮胎模型 | 第51-52页 |
·车辆模型 | 第52页 |
·整车仿真模型 | 第52-55页 |
·汽车操稳性仿真分析 | 第55-58页 |
·30°角阶跃输入 | 第56页 |
·60、90°角阶跃输入 | 第56-58页 |
5 人—车—路闭环非线性四轮转向汽车稳定性分析 | 第58-73页 |
·驾驶员模型 | 第58-60页 |
·人-车-路闭环非线性模型 | 第60-63页 |
·四轮转向系统非线性分析 | 第63-66页 |
·四轮转向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 | 第63-65页 |
·四轮转向系统的Hopf分叉 | 第65-66页 |
·四轮转向系统稳定性数值计算 | 第66-71页 |
·系统稳定性区域数值分析 | 第66-68页 |
·系统的Hopf分叉数值分析 | 第68-71页 |
·模型物理参数对临界速度的影响 | 第71-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