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关系风险点识别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绪论 | 第14-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劳动关系风险点的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8-38页 |
·劳动关系 | 第18-25页 |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 第18-19页 |
·劳动关系的本质 | 第19-20页 |
·劳动关系的类型 | 第20-21页 |
·国内外对于劳动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劳动关系风险 | 第25-29页 |
·劳动关系风险的界定 | 第25页 |
·国内外对于劳动关系风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25-29页 |
·劳动关系风险点 | 第29-30页 |
·劳动关系风险点的界定 | 第29-30页 |
·社会交换理论框架 | 第30-32页 |
·社会交换理论 | 第30-32页 |
·劳动关系是复杂的社会交换 | 第32页 |
·关系契约理论 | 第32-35页 |
·关系契约 | 第33-34页 |
·劳动关系中的关系契约特征 | 第34-35页 |
·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体面劳动理论 | 第35-38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 第35-36页 |
·体面劳动理论 | 第36-37页 |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体面劳动 | 第37-38页 |
3. 识别企业劳动关系风险点 | 第38-49页 |
·企业劳动关系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8-39页 |
·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统计 | 第39-40页 |
·问卷信度分析 | 第40页 |
·初步识别劳动关系风险点 | 第40-49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4. 企业劳动关系风险点的框架构建 | 第49-65页 |
·劳动关系风险点分析 | 第49-53页 |
·风险点的归类分析 | 第49-52页 |
·总结分析 | 第52-53页 |
·劳动关系的构成维度 | 第53-55页 |
·劳动关系构成维度的研究背景 | 第53-54页 |
·劳动关系的重新解构 | 第54-55页 |
·锁定劳动关系的风险区域 | 第55-58页 |
·任务关系——胜任力与任务模糊 | 第56页 |
·分配关系——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 第56-57页 |
·社会责任——雇佣自由 | 第57-58页 |
·劳动关系风险点的框架构建 | 第58-59页 |
·应对措施 | 第59-65页 |
·提高就业能力 | 第59-60页 |
·增强个人自主性和建立学习型组织 | 第60-61页 |
·利润共享 | 第61页 |
·工作标准——体面劳动 | 第61-62页 |
·建立幸福企业 | 第62-63页 |
·劳动监察 | 第63-6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5-69页 |
·研究结论 | 第65-6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67-68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后记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