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一、 社会背景 | 第11页 |
二、 历史渊源 | 第11-12页 |
三、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框架及方法 | 第13-14页 |
一、 基本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二、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7页 |
一、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二、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享乐主义思想概述 | 第17-26页 |
第一节 享乐与享乐主义的学理分析 | 第17-19页 |
一、 享乐与享乐主义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 理性享乐与享乐主义的界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享乐主义思想在国外的发展 | 第19-22页 |
一、 古希腊时期的“伊壁鸠鲁主义”快乐思想 | 第19-20页 |
二、 早期近代的人文主义及功利主义享乐思想 | 第20-21页 |
三、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的幸福论享乐思想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享乐主义思想在国内的发展 | 第22-26页 |
一、 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宫廷贵族享乐主义 | 第22-23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党政干部享乐主义 | 第23-24页 |
三、 现代社会的大众化享乐主义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的内涵指向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思想状态上的享乐主义内涵 | 第27页 |
第二节 学风上的享乐主义界定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消费观上享乐主义评释 | 第29-32页 |
第四节 就业观和婚恋观上的享乐主义诠释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中的享乐主义现状调查分析 | 第33-46页 |
第一节 调查的对象、方法及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的基本表现 | 第36-41页 |
一、 思想上安逸懒散低追求 | 第36-37页 |
二、 学习观上的中心地位弱化 | 第37-39页 |
三、 消费观上的消费主义倾向 | 第39-40页 |
四、 就业观和婚恋观上的功利主义取向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享乐主义现象给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风险与冲击 | 第41-46页 |
一、 淡漠了理想信念 | 第41-42页 |
二、 助长了不良娱乐观和消费观 | 第42-43页 |
三、 强化了感官享受和功利主义取向 | 第43-44页 |
四、 阻碍了健全人格和健康风气的形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现象的成因分析 | 第46-52页 |
第一节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 第46-48页 |
一、 物质层面的过度索取 | 第46页 |
二、 大众媒介传播中的世俗化倾向 | 第46-47页 |
三、 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 | 第47-48页 |
四、 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 | 第48页 |
第二节 正确价值观教育的缺失 | 第48-50页 |
一、 学校监管力度不够 | 第48-49页 |
二、 家长宠溺程度过深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自身因素 | 第50-52页 |
一、 自制力的欠缺 | 第50页 |
二、 心智的不成熟 | 第50-52页 |
第六章 享乐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分析 | 第52-58页 |
第一节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幸福观 | 第52-54页 |
一、 强化当代大学生正确“三观”的指引 | 第52-53页 |
二、 正确把握享乐与享乐主义之间的“度”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强化优良学风的激励作用 | 第54-55页 |
一、 改进学习制度 | 第54页 |
二、 优化校园文化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媒介素养和正确消费观 | 第55-58页 |
一、 健康媒介信息的筛选 | 第56页 |
二、 正确消费观的引导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1 | 第64-68页 |
附录 2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