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引子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论文的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15-16页 |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 第16-17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 | 第19-25页 |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质量 | 第19页 |
·生涯发展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定位 | 第19-20页 |
·职业性向与生涯选择理论帮助大学生选择职业 | 第20-22页 |
·胜任力素质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引方向 | 第22页 |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要求 | 第22-25页 |
·社会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22-23页 |
·大学生个体成长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23-24页 |
·国家制度与政策要求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困境 | 第25-30页 |
·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的困惑 | 第25-27页 |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 第25-26页 |
·高校大学生对于自己估量不充分 | 第26页 |
·大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不够 | 第26-27页 |
·在校期间大学生职业岗位实践环节薄弱 | 第27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缺乏常态化机制 | 第27-30页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观念的片面化 | 第27-28页 |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内容的单一化和形式化 | 第28页 |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方法的粗糙化和标准化 | 第28-29页 |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硬件和软件条件的缺失 | 第29-30页 |
第4章 欧美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经验借鉴 | 第30-34页 |
·国家政策与制度作为保障 | 第30页 |
·完善的政策支持 | 第30页 |
·充足的国家经费支持 | 第30页 |
·规范化的队伍与专业机构推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30-31页 |
·高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机构 | 第30-31页 |
·行业协会组织推动 | 第31页 |
·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 第31页 |
·全方面多角度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31-34页 |
·高度整合校内外资源 | 第31-32页 |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服务 | 第32页 |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 第32-33页 |
·多元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途径 | 第33-34页 |
第5章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机制创新 | 第34-44页 |
·由临时性的指导转变为教育常态化机制 | 第34-36页 |
·从就业指导到生涯规划教育服务 | 第34页 |
·从临时性的就业指导到常态机制化 | 第34-35页 |
·构建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 第35-36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整合 | 第36-38页 |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紧密联系 | 第36-37页 |
·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 第37页 |
·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第37-38页 |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机制的建议 | 第38-44页 |
·国家保障完善的制度与充足的经费支持 | 第38-39页 |
·建立一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人才队伍 | 第39页 |
·建立涵盖大学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制度 | 第39-40页 |
·采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技术及方法 | 第40-42页 |
·建立全方位的“一条龙”生涯教育服务体系 | 第42-43页 |
·高度整合社会资源和进行案例教育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