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的轻型货车振动特性仿真分析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表格清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引言 | 第16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软件介绍 | 第20-31页 |
·引言 | 第20页 |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弹性力学的三大方程 | 第21-22页 |
·虚功原理 | 第22页 |
·最小势能原理 | 第22-23页 |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 第23-24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4-26页 |
·广义坐标的选择 | 第24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24-25页 |
·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分析 | 第25-26页 |
·HyperMesh 简介 | 第26-28页 |
·ADAMS 简介 | 第28-30页 |
·ADAMS 软件模块简介 | 第29-30页 |
·ADAMS 软件的特点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整车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31-44页 |
·ADAMS/Car 建模基础 | 第31-32页 |
·ADAMS/Car 模板部件介绍 | 第31页 |
·整车建模的主要参数 | 第31-32页 |
·前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后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钢板弹簧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后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转向系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动力总成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横向稳定杆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柔性体车身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几何模型的导入及简化 | 第39页 |
·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 | 第39-4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柔性体车身模型的建立 | 第42页 |
·整车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车身静动态仿真分析 | 第44-66页 |
·车身静态仿真分析理论基础 | 第44-46页 |
·车身静态仿真分析 | 第46-50页 |
·满载弯曲工况仿真分析 | 第46-48页 |
·扭转工况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车身屈曲仿真分析 | 第50页 |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50-52页 |
·车身模态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模态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比较 | 第54-55页 |
·模态试验 | 第54页 |
·模态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54-55页 |
·车身模态频率响应分析 | 第55-60页 |
·模态频率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 第55-57页 |
·模态频率响应分析 | 第57-60页 |
·车身的瞬态响应分析 | 第60-65页 |
·瞬态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 第60-62页 |
·车身的瞬态响应仿真分析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基于路面激励的整车随机振动仿真分析 | 第66-75页 |
·整车随机振动的评价方法 | 第66-67页 |
·随机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67-69页 |
·整车随机振动仿真分析 | 第69-71页 |
·仿真结果后处理分析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总结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