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导论 | 第12-19页 |
| (一) 问题的缘起与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 1、问题的缘起 | 第12-13页 |
| 2、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二)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4-16页 |
| 1、国内研究述评 | 第14-16页 |
| 2、境外研究述评 | 第16页 |
| (三) 本文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1、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6-17页 |
| 2、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 | 第17-19页 |
| 1、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2、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概述 | 第19-22页 |
| (一) 关于职业的概述 | 第19-20页 |
| 1、概念 | 第19页 |
| 2、内涵与外延 | 第19-20页 |
| (二) 关于素养的概述 | 第20-21页 |
| 1、概念 | 第20页 |
| 2、内涵与外延 | 第20-21页 |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概述 | 第21-22页 |
| 1、概念设计 | 第21页 |
| 2、概念探析 | 第21-22页 |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确立 | 第22-33页 |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确立的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 1、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学说 | 第22-23页 |
| 2、各类指导性政策文件 | 第23-25页 |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确立的现实依据 | 第25-29页 |
| 1、思想政治教育者 | 第25-26页 |
| 2、学生事务管理者 | 第26-28页 |
| 3、学生生活服务者 | 第28-29页 |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体系探析 | 第29-33页 |
| 1、各要素的职业素养成分 | 第29-31页 |
| 2、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31-33页 |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建设的现实困境 | 第33-44页 |
| (一)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现状 | 第33-37页 |
|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成效 | 第33-35页 |
| 2、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7页 |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0页 |
| 1、职业身份认同感缺失 | 第37-38页 |
| 2、职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 第38-39页 |
| 3、职业技能存在漏洞 | 第39页 |
| 4、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淡薄 | 第39-40页 |
| 5、职业愿景迷茫 | 第40页 |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建设的制约因素 | 第40-44页 |
|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有待加强 | 第40-41页 |
| 2、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建设指导政策的偏差 | 第41-42页 |
| 3、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建设实践的局限性 | 第42页 |
| 4、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 第42-44页 |
|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养成的路径选择 | 第44-58页 |
| (一) 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的政策制度环境 | 第44-50页 |
| 1、细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 | 第44-46页 |
| 2、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认定和职业准入制度 | 第46-48页 |
| 3、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的保障机制 | 第48-50页 |
| (二) 探索和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 | 第50-55页 |
| 1、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学科建设 | 第50-52页 |
| 2、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体系 | 第52-54页 |
| 3、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发展空间 | 第54-55页 |
| (三) 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 第55-58页 |
| 1、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概述 | 第55-56页 |
| 2、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构建策略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