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容量条件下终端区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1页 |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传统模式地面等待研究 | 第21-23页 |
·协同时隙分配研究 | 第23-24页 |
·终端区容流调配研究 | 第24-25页 |
·不确定优化方法研究 | 第25-26页 |
·研究方案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章节安排 | 第28-29页 |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不确定容量条件下终端区流量管理研究基础 | 第31-43页 |
·不确定容量简介 | 第31-35页 |
·终端区流量管理相关技术概述 | 第35-41页 |
·地面等待 | 第35-38页 |
·终端区容流调配 | 第38-41页 |
·不确定容量条件下终端区流量管理技术框架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随机型协同时隙分配技术研究 | 第43-59页 |
·概述 | 第43-44页 |
·模型描述 | 第44-47页 |
·静态模型 | 第44-45页 |
·动态模型 | 第45-47页 |
·求解算法 | 第47-50页 |
·仿真实验 | 第50-58页 |
·数据来源 | 第50-52页 |
·仿真结果 | 第52-53页 |
·算例分析 | 第53-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时隙分配鲁棒优化技术研究 | 第59-81页 |
·概述 | 第59-60页 |
·鲁棒型地面等待模型 | 第60-70页 |
·静态模型 | 第60-61页 |
·动态模型 | 第61-62页 |
·求解算法 | 第62-63页 |
·仿真实验 | 第63-70页 |
·协同时隙分配鲁棒优化模型 | 第70-80页 |
·静态模型 | 第70-72页 |
·动态模型 | 第72-73页 |
·求解算法 | 第73页 |
·仿真实验 | 第73-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随机型终端区容流调配技术研究 | 第81-112页 |
·概述 | 第81-82页 |
·单机场终端区模型 | 第82-96页 |
·模型描述 | 第82-84页 |
·求解算法 | 第84-86页 |
·仿真实验 | 第86-96页 |
·多机场终端区模型 | 第96-111页 |
·模型描述 | 第96-98页 |
·求解算法 | 第98页 |
·仿真实验 | 第98-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终端区容流调配鲁棒优化技术研究 | 第112-139页 |
·概述 | 第112-113页 |
·单机场终端区模型 | 第113-123页 |
·模型描述 | 第113-115页 |
·仿真实验 | 第115-123页 |
·多机场终端区模型 | 第123-137页 |
·模型描述 | 第123-125页 |
·仿真实验 | 第125-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研究结论与成果 | 第139-140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