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1 柑橘采后病害的发生 | 第15-20页 |
·柑橘采后主要病害 | 第15-16页 |
·柑橘青、绿霉 | 第16-17页 |
·病原菌浸染的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机械损伤 | 第17-18页 |
·柑橘自身抗病能力 | 第18-19页 |
·病菌自身致病力 | 第19-20页 |
·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 | 第20页 |
2 柑橘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 第20-31页 |
·杀菌剂是现行控制柑橘真菌性病害的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生物防治 | 第21-25页 |
·酵母拮抗菌拮抗效率的改造 | 第25-27页 |
·酵母菌拮抗机理的研究 | 第27-31页 |
·营养或空间竞争 | 第27-28页 |
·对病原菌的直接寄生 | 第28-29页 |
·诱导寄主产生抗性 | 第29-30页 |
·分泌抗菌素 | 第30-31页 |
3 酵母拮抗菌的安全性 | 第31-32页 |
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A)分泌抗菌物质的研究 | 第33-67页 |
1 引言 | 第33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62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拮抗菌 | 第33页 |
·病原菌 | 第33-34页 |
·供试柑橘 | 第34页 |
·培养基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抗菌物质的提取 | 第35-36页 |
·(NH_4)_2SO_4沉淀 | 第35页 |
·超低温干燥 | 第35页 |
·有机溶剂萃取 | 第35-36页 |
·琼脂扩散法检测抗菌活性 | 第36页 |
·粗提取物的基本性质研究 | 第36-38页 |
·粗提取物的大量提取 | 第36页 |
·温度对粗提取物抗菌效果的影响 | 第36页 |
·抗菌物质与菌量的关系 | 第36-37页 |
·粗提取物MIC和MFC的测定 | 第37页 |
·粗提取物对青霉亚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37-38页 |
·粗提取物质对分离自不同产区和柑橘品种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 第38页 |
·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38-40页 |
·TLC分离纯化 | 第38-39页 |
·HPLC分离纯化 | 第39页 |
·LC-MS检测 | 第39-40页 |
·GC-MS检测 | 第40页 |
·苯乙醇(PEA)和苯乙酸(PAA)抗菌效果研究 | 第40-41页 |
·MIC的测定 | 第40页 |
·柑橘果实活体抗菌实验 | 第40页 |
·柑橘贮藏实验 | 第40-41页 |
·苯乙醇(PEA)对KA酵母自身的影响 | 第41页 |
·KA生长中苯乙醇(PEA)浓度的测定 | 第41页 |
·苯乙醇(PEA)对意大利青霉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1-43页 |
·样品处理和总RNA提取 | 第41-43页 |
·数字表达谱升级版检测及差异基因的结果验证 | 第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62页 |
·抗菌物质的有效提取 | 第43-44页 |
·粗提取物中抗菌物质热稳定性和挥发性 | 第44-45页 |
·KA抗菌物质的分泌与生物量密切相关 | 第45-46页 |
·粗提取物明显抑制PIB3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 第46-47页 |
·粗提取物可以抑制分离自不同产区和柑橘品种的青、绿霉菌株 | 第47-50页 |
·粗提取物中抗菌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 第50-52页 |
·抗菌物质的结构鉴定 | 第52-54页 |
·苯乙醇(PEA)和苯乙酸(PAA)可以很好的防治柑橘青、绿霉 | 第54-57页 |
·苯乙醇(PEA)对KA酵母自身的影响 | 第57页 |
·KA分泌苯乙醇(PEA)的动态分析 | 第57-58页 |
·苯乙醇(PEA)抗菌机理的研究 | 第58-62页 |
3 讨论 | 第62-67页 |
第三章 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A)及其分泌物诱导柑橘果实抗性的研究 | 第67-94页 |
1 引言 | 第67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7-86页 |
·实验材料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74页 |
·果实的处理 | 第67-68页 |
·PR相关蛋白的测定 | 第68-70页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68页 |
·POD活性的测定 | 第68页 |
·CAT活性的测定 | 第68页 |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68-69页 |
·几丁质酶的测定 | 第69-70页 |
·PAL活性的测定 | 第70页 |
·抗性相关激素和信号的测定 | 第70-71页 |
·H_2O_2含量的测定 | 第70页 |
·多胺的测定 | 第70-71页 |
·木质素的测定 | 第71页 |
·柑橘基因芯片 | 第71-74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71页 |
·RNA提取 | 第71-72页 |
·芯片杂交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2页 |
·Real time RT-PCR | 第72-74页 |
·实验结果 | 第74-86页 |
·KA和PEA对柑橘果皮PR蛋白等抗性相关的影响 | 第74-78页 |
·果皮SOD活性的诱导 | 第74页 |
·果皮CAT活性的诱导 | 第74-75页 |
·果皮POD活性的诱导 | 第75-76页 |
·果皮PAL活性的诱导 | 第76页 |
·果皮几丁质酶活性的诱导 | 第76-77页 |
·果皮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诱导 | 第77-78页 |
·果皮木质素的诱导 | 第78页 |
·KA和PEA对柑橘果皮抗性相关信号物质的影响 | 第78-79页 |
·对果皮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对果皮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79页 |
·KA和PEA对柑橘果皮抗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基因芯片分析 | 第80-86页 |
·RNA质量检测 | 第80-82页 |
·芯片杂交 | 第82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2-85页 |
·Real time-PCR验证 | 第85-86页 |
3 讨论 | 第86-94页 |
第四章 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A)其他抗菌机理的研究 | 第94-105页 |
1 引言 | 第94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4-102页 |
·实验材料 | 第94-95页 |
·实验方法 | 第95-96页 |
·KA和青、绿霉可利用的碳、氮源分析 | 第95页 |
·外源营养物质或激素对KA防治的影响 | 第95页 |
·KA絮凝率测定 | 第95-96页 |
·SEM观察柑橘表面KA以及KA与病菌互作 | 第96页 |
·实验结果 | 第96-102页 |
·KA和青、绿霉可利用的碳、氮源差异分析 | 第96-99页 |
·外源营养物质或激素的影响KA防治效果 | 第99-100页 |
·KA易絮凝 | 第100页 |
·KA在柑橘果实表面形成biofilm | 第100-101页 |
·柑橘伤口处KA可与柑橘青霉互作 | 第101-102页 |
3 讨论 | 第102-105页 |
小结 | 第105-109页 |
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7页 |
图版和说明 | 第137-14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