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绪论 | 第14-24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4-16页 |
二、文献探讨 | 第16-21页 |
三、研究思路和意义 | 第21-24页 |
第一章 拟态消费环境:多重媒介环境中的消费信息传播 | 第24-36页 |
第一节 拟态环境:媒介内容和形式的复合体 | 第24-29页 |
一、拟态环境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二、媒介环境学:媒介结构和互动视野中的拟态环境 | 第27-28页 |
三、真实世界和媒介世界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大众传媒:拟态消费环境的主要构造者 | 第29-33页 |
一、拟态消费环境:拟态环境的次级环境 | 第29-30页 |
二、拟态消费环境与传播技术的演进 | 第30-31页 |
三、拟态消费环境和大众传媒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拟态消费环境与社会空间的生产 | 第33-36页 |
一、空间意涵的浮现 | 第33-34页 |
二、空间生产视域下的拟态消费环境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媒介拟态消费环境的基本型构 | 第36-58页 |
第一节 拟态消费环境组构元素分析 | 第36-45页 |
一、广告 | 第36-39页 |
二、影视剧 | 第39-42页 |
三、时尚生活类传媒 | 第42-45页 |
第二节 拟态消费环境的成型与发展趋势 | 第45-51页 |
一、传播模式的转型 | 第45-47页 |
二、流行文化——拟态消费环境的触发机制 | 第47-49页 |
三、拟态消费环境的发展趋势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媒介拟态消费环境意义建构机制研究 | 第51-58页 |
一、消费的风格化 | 第51-53页 |
二、消费信息的型构——意义的选择与重组机制 | 第53-55页 |
三、消费信息的配置——互文机制和"副本"的"构成化" | 第55-58页 |
第三章 镜像与现实的交错:媒介"消费精英"空间的生产 | 第58-82页 |
第一节 空间的阶层化呈现:断裂社会下拟态消费环境的建构 | 第58-64页 |
一、从"白领"、"小资"到"中产阶级"、"精英人士"的话语呈现 | 第59-61页 |
二、"工作,然后消费"的阶层生活态度表达 | 第61-63页 |
三、社会阶层的失衡呈现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空间的具象化:景观文化与视觉修辞 | 第64-69页 |
一、欲望图城:比真实更美好 | 第64-67页 |
二、摩登影像:影视剧与时尚的爱恋 | 第67-69页 |
第三节 空间的嬗变:消费客体的延伸与流转 | 第69-75页 |
一、消费客体的延伸 | 第70-73页 |
二、消费客体的流转 | 第73-75页 |
第四节 空间的拼贴: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 | 第75-82页 |
一、西方化、"哈日"、"哈韩" | 第76-79页 |
二、异域与本土文化的杂陈 | 第79-82页 |
第四章 权力的场域: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建构动因分析 | 第82-105页 |
第一节 "场域":关系性视域下的空间思考进路 | 第82-87页 |
一、"场域"与"资本" | 第82-84页 |
二、场域的双重分析:"他律"极和"自主"极 | 第84-87页 |
第二节 拟态消费环境场域"他律"极结构分析:外部动因 | 第87-95页 |
一、全球消费资本主义体系的确立 | 第87-90页 |
二、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转型 | 第90-95页 |
第三节 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场域"自主"极结构分析:内部动因 | 第95-105页 |
一、双重资本追逐下的媒介组织生产 | 第95-99页 |
二、"新型文化媒介人":媒介消费空间的争夺和重构 | 第99-101页 |
三、媒介与受众的相互建构 | 第101-105页 |
第五章 媒介拟态消费环境的聚敛效应 | 第105-123页 |
第一节 新闻也时尚:新闻场域位置的迁移 | 第105-109页 |
第二节 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对受众日常生活的介入 | 第109-116页 |
一、流动的现代性:从权威到榜样 | 第109-111页 |
二、替代性参与与跨国阶层认同的建构 | 第111-114页 |
三、拟态消费环境的环境化与日常生活的转型 | 第114-116页 |
第三节 媒介拟态消费环境与社会失谐 | 第116-123页 |
一、幸福的镜像:特定社会知识的生产 | 第117-119页 |
二、断裂的现实:受诱惑与受抑制的群体 | 第119-123页 |
结语 媒介拟态消费环境的生态优化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5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5-136页 |
后记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