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传媒公共性问题研究--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目录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背景第17-20页
 第二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第20-22页
  一、研究动机第20-21页
  二、研究的目的第21-22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22-28页
  一、公共领域和公民社会理论视角的相关研究第22-24页
  二、新闻专业理念视角的相关研究第24-25页
  三、传播政治经济学取向的相关研究第25-26页
  四、制度变迁理论与传媒公共性研究第26-27页
  五、传播社会学取向的相关研究第27-28页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8-31页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第28-29页
  二、研究的方法第29-31页
第二章 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视角中的传媒研究第31-43页
 第一节 传媒公共性的内涵第31-35页
  一、作为历史范畴的公共性第31-32页
  二、大众传媒的公共性第32页
  三、传媒公共性的功能第32-35页
 第二节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范式第35-39页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和理论第35-36页
  二、传媒公共性问题与结构功能主义在逻辑分析上的一致性第36-39页
 第三节 传媒公共性社会学分析的主题第39-43页
  一、传播行动分析第40-41页
  二、传媒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第41-42页
  三、传媒体系的结构变动第42-43页
第三章 中国报纸传媒的结构变动第43-72页
 第一节 行业报的衰落与功能分析第44-48页
  一、行业报的衰落第44-45页
  二、行业报的功能第45-47页
  三、行业报的市场化转变第47-48页
 第二节 社会团体报的发展转变第48-63页
  一、社会团体报的发展和利益诉求第49-59页
  二、社会团体报的发展困境第59-61页
  三、社会团体报的市场化转型第61-63页
 第三节 党报内部结构的分化第63-68页
  一、晚报的市场化生存第64-65页
  二、都市报的市场化生存第65-67页
  三、党报的市场化生存第67-68页
 第四节 报业结构的纵向调整第68-72页
  一、全面扩张期与县市报的发展第68页
  二、报业结构调整与县市报的变迁第68-69页
  三、报业结构的纵向调整及其意义第69-72页
第四章 中国广播电视传媒结构调整第72-93页
 第一节 组织原理向市场原理的结构转换第72-79页
  一、广播电视传媒结构的组织原理第72-73页
  二、我国广播电视结构的转换第73-74页
  三、广播电视传媒的市场原理第74-79页
 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媒结构的纵向调整第79-90页
  一、四级办台方针与广播电视大发展第79-81页
  二、中国广播电视结构调整第81-85页
  三、我国教育电视台的公共性的结构障碍第85-87页
  四、市县级广电的功能安排与功能改变第87-90页
 第三节 公共频道的公共性辨析第90-93页
  一、公共电视的公共原理第90-91页
  二、公共频道的组织原理和市场原理第91-93页
第五章 中国大众传媒结构与公共性困境第93-114页
 第一节 组织原理的权力逻辑第93-97页
  一、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组建模式第94-95页
  二、广播电视集团的组建中的组织原理第95-97页
 第二节 市场原理的资本逻辑第97-114页
  一、资本逻辑在大众传媒中的作用机制第98-105页
  二、《珠海特区报》房地产报道的实证分析第105-111页
  三、传媒公共性困境的世界性难题第111-114页
第六章 公民参与和大众传媒的公共性第114-134页
 第一节 公民、公民社会组织介入公共问题的大众传播第115-120页
  一、家庭暴力问题的媒体责任第116-117页
  二、家庭暴力问题公共化中的公民、公民社会组织和媒介第117-120页
 第二节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参与传媒治理第120-128页
  一、建立传媒监测机制促进媒体中的性别平等第121-122页
  二、通过媒介批评对媒介报道进行积极的干预第122-124页
  三、在社会性别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媒体网络第124-126页
  四、直接参与传媒报道影响媒介议程设置第126-127页
  五、发布广告向公众传达利益主张第127-128页
 第三节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与传媒互动的典型意义第128-134页
  一、与大众传媒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第128-130页
  二、塑造意见领袖影响公共舆论第130-132页
  三、制定专业准则和行业守则参与传媒治理第132-134页
结语 建构国家—市场—社会三维系统中的合理传媒结构第134-13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37-144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005年—2010年)第144-145页
后记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精英”空间生产:权力场域中的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建构
下一篇:大众传媒的公共政策参与--以新医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