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导致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底板突水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断层突水机理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矿井涌水量的预测现状 | 第18-20页 |
·防治水措施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断层产状与突水类型 | 第25-34页 |
·断层的基本要素及分类 | 第25-27页 |
·基本要素 | 第25-26页 |
·断层的分类 | 第26-27页 |
·突水水源与断层突水通道 | 第27-28页 |
·断层突水的水源 | 第27页 |
·断层突水的通道 | 第27-28页 |
·地下水对断层的影响 | 第28-31页 |
·断层扩张作用 | 第28-29页 |
·裂隙扩展 | 第29-31页 |
·水化作用 | 第31页 |
·断层突水的原因 | 第31-32页 |
·断层突水的内因 | 第31页 |
·断层突水的外因 | 第31-32页 |
·断层突水类型和突水特点 | 第32-33页 |
·断层的活化 | 第32页 |
·突水类型 | 第32-33页 |
·突水特点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采场底板断层突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4-68页 |
·FLAC~(3D)模拟软件简介 | 第34-36页 |
·FLAC~(3D)模拟软件 | 第34页 |
·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数值计算方案 | 第36-38页 |
·基本假设 | 第36页 |
·模型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 第36-37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7-38页 |
·断层产状不同对底板突水的影响 | 第38-50页 |
·断层倾角对底板突水的影响 | 第38-44页 |
·断层断距对底板突水的影响 | 第44-46页 |
·断层落差对底板突水的影响 | 第46-48页 |
·正逆断层对底板突水的影响 | 第48-50页 |
·工作面推进长度对底板突水的影响 | 第50-58页 |
·模拟方法 | 第50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临近断层时承压水水压对底板突水的影响 | 第58-62页 |
·工作面宽度对底板突水的影响 | 第62-66页 |
·模拟方法 | 第62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4 现场实测分析及断层防水煤柱长度的确定 | 第68-86页 |
·工程概况 | 第68页 |
·FLAC~(3D)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8-70页 |
·建立网格 | 第68-69页 |
·边界条件 | 第69-70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0-77页 |
·随着煤层的回采断层附近应力云图的分布规律 | 第71-73页 |
·随着煤层的回采断层附近位移云图的分布规律 | 第73-75页 |
·随着煤层的回采断层附近塑性区的分布规律 | 第75-77页 |
·工程实测 | 第77-80页 |
·断层防水煤柱长度的确定 | 第80-84页 |
·采场接近断层时的分区 | 第80-81页 |
·断层防水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