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煤矿6煤围岩地质力学评估与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锚杆支护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 ·巷道破坏及锚杆支护机理研究 | 第13-20页 |
| ·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 第13-15页 |
| ·锚杆支护机理研究 | 第15-20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 第20-2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2 围岩地质力学评估与分析 | 第23-47页 |
| ·煤层赋存及试验工作面概况 | 第23-26页 |
| ·煤巷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 | 第26-28页 |
| ·煤岩取芯试验 | 第26-27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 ·围岩结构观测分析 | 第28-29页 |
| ·地应力测量分析 | 第29-38页 |
| ·地应力测量原理与方法 | 第29-32页 |
| ·地应力测试结果 | 第32-37页 |
| ·巷道布置与地应力场的关系 | 第37-38页 |
| ·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38-44页 |
| ·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 | 第38-43页 |
| ·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7页 |
| 3 煤巷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 第47-69页 |
| ·巷道名称、位置、用途以及巷道设计断面 | 第47页 |
| ·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初步设计 | 第47-54页 |
| ·支护形式选择 | 第47-48页 |
| ·支护参数初步设计 | 第48页 |
| ·支护参数理论计算 | 第48-51页 |
| ·工作面巷道和切眼锚杆支护平面及断面图 | 第51-54页 |
| ·支护参数数值模拟计算 | 第54-67页 |
| ·构建数值模拟模型 | 第54-56页 |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56页 |
| ·采场围岩破坏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 ·掘进期间矿压显现特征 | 第57-63页 |
| ·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显现特征 | 第63-67页 |
| ·小结 | 第67-69页 |
| 4 煤巷锚杆支护效果实测分析 | 第69-85页 |
| ·矿压观测方案 | 第69-70页 |
| ·矿压观测的目的 | 第69页 |
| ·矿压观测的内容及方法 | 第69-70页 |
| ·11316掘进期间矿压观测及分析 | 第70-79页 |
| ·测站布置 | 第70-71页 |
| ·掘进期间轨道巷围岩表面位移和深部位移监测 | 第71-74页 |
| ·轨道巷顶板离层监测 | 第74-76页 |
| ·锚杆(锚索)受力状况监测 | 第76-79页 |
| ·11316回采期间矿压观测及分析 | 第79-84页 |
| ·回采期间轨道巷围岩表面位移和深部位移监测 | 第80-84页 |
| ·回采期间轨道巷锚杆受力监测 | 第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5 主要结论 | 第85-87页 |
| ·主要结论 | 第85页 |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