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转折副词语义功能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绪论 | 第15-2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关于评注性副词的再分类 | 第20-22页 |
·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关系 | 第22-26页 |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 第27-29页 |
第1章 转折副词的基本语义考察 | 第29-57页 |
·转折副词的基本语义解释 | 第29-33页 |
·意外与逆转 | 第33-42页 |
·肯定和否定 | 第42-47页 |
·转折副词的语义预设和语义背景 | 第47-50页 |
·转折副词的语义指向分析 | 第50-54页 |
·“+是”和“+有”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2章 转折副词的句法语义考察 | 第57-74页 |
·“转折副词”的句法位置 | 第57-60页 |
·转折副词成员的内部差异 | 第60-68页 |
·转折副词的语义结构 | 第68页 |
·转折副词的连用考察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3章 转折副词的语体分布和语气表达功能 | 第74-90页 |
·转折副词的语体分布 | 第74-77页 |
·转折副词的语气表达功能 | 第77-86页 |
·口气类型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转折副词的预设分析 | 第90-100页 |
·语境直接揭示预设 | 第91-92页 |
·语境未直接揭示预设 | 第92-94页 |
·以“并”为例来说明转折副词的语境预设 | 第94-96页 |
·“又”的语境预设 | 第96-98页 |
·“还”的语境预设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5章 转折副词的主观表达功能 | 第100-113页 |
·主观性 | 第100-102页 |
·转折副词和数量短语匹配的主观量表达 | 第102-103页 |
·转折副词不和数量短语匹配的主观程度表达 | 第103-104页 |
·话语情态信息 | 第104-106页 |
·“偏”与“偏偏”情态类型与主观性差异 | 第106-107页 |
·“还”的主观性 | 第107-109页 |
·“其实”的主观性 | 第109-110页 |
·交互主观性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转折副词的焦点、篇章表达功能 | 第113-134页 |
·转折副词的焦点功能 | 第113-118页 |
·转折副词的篇章功能 | 第118-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7章 转折副词修辞表达功能 | 第134-138页 |
·转折副词的修辞特点 | 第134-135页 |
·转折副词同修辞格结合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8章 结语 | 第138-141页 |
·从语言的内部因素看 | 第138页 |
·从语言的外部因素看 | 第138-139页 |
·本文的几点创新 | 第139-140页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7-148页 |
后记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