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四、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五、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使用的意义 | 第16-24页 |
一、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16-17页 |
二、 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17-18页 |
三、 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 第18-20页 |
四、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第20-22页 |
五、 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设计 | 第24-36页 |
一、 学习目标设计 | 第24-27页 |
二、 预习内容设计 | 第27-30页 |
三、 情境的设计 | 第30-31页 |
四、 合作探究的设计 | 第31-32页 |
五、 课堂检测的设计 | 第32-34页 |
六、 课后作业的设计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课堂实施 | 第36-43页 |
一、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 第36-37页 |
二、 目标再现 学生展示 | 第37-38页 |
三、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 第38-40页 |
四、 课堂检测 当堂巩固 | 第40-41页 |
五、 走进生活 拓展创新 | 第41-42页 |
六、 总结反思 构建网络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