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1-6页 |
1. INTRODUCTION | 第6-13页 |
·SUBJECT SELECTION AND RESEARCH BACKGROUND | 第6页 |
·THE NECESSITY OF HISTORY RESEARCH | 第6页 |
·THE DEMAND OF DEVELOPMENT OF TIANJIN CITY | 第6页 |
·THE IMPORTANCE OF GENERAL HISTORY RESEARCH ABOUT URBAN PLANNING | 第6页 |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第6-7页 |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第6-7页 |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第7页 |
·RESEARCH STATUS | 第7-11页 |
·RESEARCH STATUS ON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 第7-8页 |
·RESEARCH STATUS ON TIANJIN CITY | 第8-11页 |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OF TIANJIN | 第11-12页 |
·HISTORY RESEARCH APPROACH | 第11页 |
·THE ANALYSIS OF PROCESS | 第11页 |
·THE RESEARCH OF HISTORY MATERIALS APPROACH | 第11页 |
·THE RESEARCH OF CASE APPROACH | 第11页 |
·THE ANALYSIS OF CASE ANALOGY APPROACH | 第11-12页 |
·THE STAGE DIVISION OF THE URBAN PLANNING IN TIANJIN | 第12页 |
·THE STAGES OF THE URBAN PLANNING IN TIANJIN IN PAST RESEARCH | 第12页 |
·THE STAGES OF THE URBAN PLANNING IN TIANJIN IN THIS PAPER | 第12页 |
·THE DEFINITION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 第12-13页 |
2 FIRST STAGE OF TIANJIN URBAN PLANNING(BEFORE 1860Y) | 第13-17页 |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CITY | 第13-15页 |
·LOCATION OF THE CITY | 第13-14页 |
·ORIGIN OF THE CITY | 第14-15页 |
·URBAN PLANNING OF THE CITY | 第15-16页 |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OF THE CITY | 第16-17页 |
3 SECOND STAGE OF TIANJIN URBAN PLANNING(1860—1948Y) | 第17-31页 |
·PLANNING OF CONCESSIONS | 第17-20页 |
·FOR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SSIONS | 第17页 |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SSIONS | 第17-19页 |
·IMPACT TO THE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OF THE CONCESSIONS | 第19-20页 |
·VALUE JUDGMENTS ABOUT THE PLAN OF THE CONCESSIONS | 第20页 |
·PLANNING OF NEW HEBEI DISTRICT(1903Y) | 第20-23页 |
·BACKGROUND OF THE PLAN | 第20-21页 |
·Impact of the advanced urban construction in concessions | 第20页 |
·THE NEED OF YUAN SHIKAI'S "NEW POLICIES" | 第20-21页 |
·CONTENT OF THE PLAN | 第21-22页 |
·IMPACT TO THE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OF THE HEBEI DISTRICT | 第22页 |
·VALUE JUDGMENTS ABOUT THE PLAN OF THE HEBEI DISTRICT | 第22-23页 |
·《SUBSTANCE PLANNING ABOUT TIANJIN MUNICIPALITY CITY》(1930Y) | 第23-25页 |
·BACKGROUND OF THE PLAN | 第23页 |
·CONTENTS OF THE PLAN | 第23-24页 |
·VALUE JUDGMENTS ABOUT THE PLAN | 第24-25页 |
·MASTER PLAN MADE BY JAPANESE(1939Y) | 第25-31页 |
·BACKGROUND OF THE PLAN | 第25页 |
·CONTENTS OF THE PLAN | 第25-29页 |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 第29页 |
·VALUE JUDGMENTS ABOUT THE PLAN | 第29-31页 |
4 THIRD STAGE OF THE URBAN PLANNING(1949—1984Y) | 第31-37页 |
·BACKGROUND AND CONTENTS OF THE PLAN | 第31-36页 |
·THE PERIOD OF CHANGEMENT(1949-1966) | 第31-34页 |
·LOCAL AND SPECIALIZED PLANNING BASED ON NEEDS | 第32页 |
·THE FIRST URBAN CONSTRUCTION PLAN AFTER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 第32-33页 |
·ADJUSTMENT OF PLANNING CAUSED BY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 第33页 |
·ADJUSTMENT OF PLANNING CAUSED BY CHANGE IN NATIONAL POLICIES | 第33-34页 |
·THE PERIOD OF STOP(1966-1976) | 第34页 |
·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1977-1984) | 第34-36页 |
·THE PLANNING IN 1978 | 第35页 |
·THE PLANNING IN 1982 | 第35-36页 |
·VALUE JUDGMENTS ABOUT THE PLAN | 第36-37页 |
5 FORTH STAGE OF THE URBAN PLANNING(1985—2006Y) | 第37-46页 |
·THE MASTER PLAN OF 1986Y | 第37-39页 |
·BACKGROUND OF THE PLAN | 第37页 |
·THE CONTENTS OF THE PLAN | 第37-39页 |
·VALUE JUDGMENTS ABOUT THE PLAN | 第39页 |
·THE MASTER PLAN OF 1999Y | 第39-41页 |
·BACKGROUND OF THE PLAN | 第39-40页 |
·THE CONTENTS AND VALUE OF THE PLAN | 第40-41页 |
·《REPORT OF THE MASTER PLAN OF PRACTICE(1995-2002)》 | 第41页 |
·THE MASTER PLAN OF 2006Y | 第41-46页 |
·BACKGROUND OF THE PLAN | 第41-44页 |
·THE CONTENTS AND VALUE OF THE PLAN | 第44-45页 |
·ISSUE THE URBAN PLANNING ESTABLISHING SYSTEM FACED | 第45-46页 |
6 CONCLUSION: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 第46-50页 |
·RECREATION RESTRICTED BY FORMULARIZATION(1404 TO 1859) | 第46-47页 |
·PLANNING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DIVIDUAL FORCES(1860 TO 1948) | 第47页 |
·PLANNING TENDENCY DETERMINED BY POLITICAL SITUATIONS(1949 TO 1983) | 第47-48页 |
·URBAN PLANNING GUIDED BY GOVERNMENT POLICIES(1984 TO TODAY) | 第48-50页 |
FIGURE INDEX | 第50-51页 |
REFERENCE | 第51-59页 |
PRESSWORK AND RESEARCH | 第59-60页 |
ACKNOWLEDGEMENT | 第60-62页 |
摘要 | 第62-63页 |
Abstract | 第63-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7-81页 |
·选题与研究背景 | 第67-68页 |
·规划历史研究的必要性 | 第67页 |
·天津城市发展的需要 | 第67-68页 |
·规划通史研究的重要性 | 第68页 |
·研究现状 | 第68-75页 |
·研究的兴起 | 第68页 |
·研究的成果 | 第68-73页 |
·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 第73-7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5-7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7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5-76页 |
·研究方法 | 第76-77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77-81页 |
·主要内容 | 第77-79页 |
·创新之处 | 第79-81页 |
第二章 天津城市发展历程及城市规划阶段划分 | 第81-87页 |
·天津城市的形成 | 第81-83页 |
·天津城市的区位 | 第81-82页 |
·天津城市的起源 | 第82-83页 |
·天津城市的发展沿革 | 第83-84页 |
·天津城市研究的阶段划分 | 第84-87页 |
·以往研究对天津城市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 | 第84-85页 |
·本文对天津城市规划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 | 第85-87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阶段(1404-1859年) | 第87-92页 |
·天津卫城的规划 | 第87-88页 |
·天津卫城的城市性质 | 第88-89页 |
·天津城市性质的演变 | 第88-89页 |
·天津城市性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89页 |
·天津卫城的对外交通 | 第89-90页 |
·天津卫城的城市空间形态 | 第90页 |
·小结:程式化束缚下的再创作 | 第90-92页 |
第四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植入阶段(1860-1948年) | 第92-120页 |
·袁世凯—河北新区规划(1903年) | 第92-105页 |
·时代背景 | 第92-94页 |
·规划背景 | 第94-95页 |
·规划内容及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 第95-96页 |
·同时期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思潮 | 第96-98页 |
·同时期租界规划比较 | 第98-102页 |
·同时期国人自主规划比较 | 第102-104页 |
·规划价值判断 | 第104-105页 |
·梁、张一《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1930年) | 第105-119页 |
·规划背景 | 第105-106页 |
·规划内容及评价 | 第106-107页 |
·同时期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思潮 | 第107-108页 |
·同时期其他城市总体规划比较 | 第108-110页 |
·同时期日伪在津总体规划比较(1939年) | 第110-117页 |
·同时期民国政府规划尝试(1945-1947年) | 第117-118页 |
·规划价值判断 | 第118-119页 |
·小结:个人力量推动规划发展 | 第119-120页 |
第五章 现代城市规划中国化的探索阶段(1949-1984年) | 第120-128页 |
·总体规划工作动荡期(1949-1965年) | 第121-124页 |
·根据需要进行的局部与专项规划 | 第122页 |
·建国后第一个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 第122-123页 |
·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规划调整 | 第123页 |
·国家政策变化带来的规划调整 | 第123-124页 |
·总体规划工作停滞期(1966-1976年) | 第124页 |
·总体规划工作发展期(1977-1983年) | 第124-125页 |
·1978年规划 | 第125页 |
·1982年规划 | 第125页 |
·同时期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演变 | 第125-126页 |
·小结:政治时局决定规划走向 | 第126-128页 |
第六章 现代城市规划中国化的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 | 第128-162页 |
·1986年版总体规划 | 第128-132页 |
·规划背景 | 第128-129页 |
·规划主要内容 | 第129-132页 |
·规划评价 | 第132页 |
·1999年版总体规划 | 第132-139页 |
·规划背景 | 第132-134页 |
·规划主要内容与分析评价 | 第134-137页 |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报告(1995-2002)》 | 第137-139页 |
·海河开发改造(2002年) | 第139-143页 |
·海河的历史沿革与变迁 | 第139-140页 |
·建国后海河两岸规划回顾 | 第140-141页 |
·海河开发改造工程的背景 | 第141页 |
·规划主要内容 | 第141-143页 |
·2006年版总体规划 | 第143-149页 |
·规划背景 | 第143-146页 |
·规划主要内容与分析评价 | 第146-147页 |
·规划编制体系面临的问题 | 第147-149页 |
·滨海新区规划 | 第149-152页 |
·滨海新区简介 | 第149-150页 |
·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沿革 | 第150页 |
·规划主要内容 | 第150-152页 |
·中新生态城规划(2008年) | 第152-155页 |
·规划背景 | 第152页 |
·规划主要内容 | 第152-155页 |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年) | 第155-159页 |
·规划背景 | 第155-156页 |
·规划主要内容 | 第156-159页 |
·规划评价 | 第159页 |
·小结:政府决策引导城市规划 | 第159-16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62-167页 |
·天津市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 第162-163页 |
·天津市个案研究的启示 | 第163-164页 |
·天津市城市形态发展走向 | 第164-166页 |
·进-步研究的走向 | 第166-167页 |
图表目录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78-179页 |
附录 | 第179-196页 |
致谢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