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 第11-15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本文的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废弃物利用思想 | 第20-36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影响下废弃物利用思想的发展 | 第20-27页 |
·废弃物末端治理的思想 | 第20-21页 |
·废弃物资源化的思想 | 第21-22页 |
·利用废弃物的思想 | 第22-25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影响下的废弃物利用思想发展综述 | 第25-27页 |
·从整体角度探讨废弃物利用的思路 | 第27-30页 |
·废弃物利用层次思想的局限性 | 第27-28页 |
·整体角度探讨利用废弃物营建的思路 | 第28-30页 |
·废弃物在建筑环境中的利用设计思想 | 第30-35页 |
·废弃物设计思想 | 第30-31页 |
·废弃物营建设计的思想来源 | 第31-34页 |
·废弃物营建设计的意义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废弃物营建利用的操作实施 | 第36-68页 |
·废弃物营建利用的工程实例分析 | 第36-45页 |
·瑞典学生公寓 | 第37-38页 |
·BeZED, London, UK | 第38-41页 |
·Sheffield 土壤中心(英国) | 第41-42页 |
·vicarage 牧师住宅重建,Birmingham,UK | 第42-45页 |
·利用废弃物的营建过程 | 第45-46页 |
·增强废弃物营建利用可操作性的措施 | 第46-50页 |
·以获取废弃物的进程为准绳确定设计施工的计划安排 | 第46-48页 |
·根据废弃物利用组建营建团队 | 第48-49页 |
·采取适用于废弃物营建利用的管理模式 | 第49-50页 |
·选用废弃物的具体实施 | 第50-66页 |
·增加废弃物利用可操作性的回收物资选择 | 第50-52页 |
·分析废弃物利用的成本与收益 | 第52-53页 |
·选用材料 | 第53-66页 |
·储存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废弃物营建利用技术的发展与选择 | 第68-126页 |
·从粉煤灰的利用看废弃物建材生产技术 | 第69-92页 |
·粉煤灰建材生产技术 | 第69-73页 |
·影响废弃物建材生产的技术问题 | 第73-74页 |
·废弃物建材生产技术类型的归纳与选择 | 第74-88页 |
·再生建材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 第88-91页 |
·总结 | 第91-92页 |
·从粉煤灰的利用看废弃物直接用于工程营建技术 | 第92-122页 |
·粉煤灰直接用于工程营建的利用技术 | 第92-97页 |
·废弃物工程营建技术 | 第97-122页 |
·废弃物利用技术的总结 | 第122-125页 |
·废弃物利用技术的发展 | 第122-123页 |
·废弃物利用技术的可操作性 | 第123-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废弃物的营建设计 | 第126-162页 |
·废弃物在营建设计中的价值 | 第126-128页 |
·物质功能价值 | 第126页 |
·信息价值 | 第126-128页 |
·延续与转换——废弃物价值的实现方式 | 第128-146页 |
·废弃物营建设计的设计本质——形式与功能 | 第129-130页 |
·重新使用——废弃物物质功能的延续 | 第130-134页 |
·废弃物物质功能的转换 | 第134-146页 |
·生态、社会与艺术——废弃物营建设计的追求与实现 | 第146-160页 |
·对环境和生态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 第146-150页 |
·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 第150-152页 |
·对艺术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 第152-158页 |
·废弃物营建设计的价值导向 | 第158-160页 |
·小结 | 第160-162页 |
第六章 废弃物在震后营建中的利用 | 第162-178页 |
·救援时期的废弃物营建利用 | 第163-168页 |
·紧急救援阶段抗震棚的建造 | 第163-165页 |
·应急救援阶段简易房的建造 | 第165-168页 |
·震后重建时期废弃物的利用 | 第168-175页 |
·以原始建筑材料的形式利用 | 第168-170页 |
·将废弃物回收后直接用于建筑和环境营建 | 第170-173页 |
·作为生态恢复的环境载体 | 第173-175页 |
·废弃物震后营建利用的操作实施 | 第175-177页 |
·建立“废弃物信息管理与交换系统” | 第175页 |
·震后废弃物的管理 | 第175-177页 |
·小结 | 第177-178页 |
附录 | 第178-190页 |
附录一:固定剂的种类及其来源 | 第178-181页 |
附录二:废旧建筑材料与构件的再利用的工程实例 | 第181-190页 |
实例一:Ft. McClellan 陆军基地木构营房的拆除(Alabama) | 第181-185页 |
实例二:海军总部庭院景观设计(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SA) | 第185-187页 |
实例三:天津宾水西道建筑废弃物填埋场堆山工程 | 第187-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19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工程项目情况 | 第194-195页 |
致谢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