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 ·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温度和热误差检测技术 | 第11-12页 |
| ·温度测点优化技术 | 第12-14页 |
| ·热误差建模技术 | 第14-16页 |
| ·热误差补偿实施技术 | 第16-17页 |
| ·热误差补偿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数控机床温度与热误差检测与分析 | 第19-30页 |
| ·数控机床结构介绍及热源分析 | 第19-21页 |
| ·数控机床结构介绍 | 第19-21页 |
| ·机床热源分析 | 第21页 |
| ·机床温度和热误差检测 | 第21-27页 |
| ·温度传感器布置 | 第21-23页 |
| ·位移传感器布置 | 第23-24页 |
| ·温度与热误差检测系统开发 | 第24-27页 |
| ·机床温度与热误差检测试验 | 第27-29页 |
| ·试验方案 | 第27-28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数控机床温度测点优化 | 第30-41页 |
| ·温度测点优化理论 | 第30-35页 |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30-32页 |
| ·模糊聚类分析 | 第32-35页 |
| ·温度测点优化理论应用 | 第35-39页 |
| ·温度变量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第36-37页 |
| ·温度变量模糊聚类分析模型 | 第37-39页 |
| ·不同温度测点优化方法对比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 | 第41-56页 |
| ·灰色系统模型 | 第41-44页 |
| ·数据序列变化 | 第41-42页 |
| ·GM(0,5)模型 | 第42页 |
| ·GM(1,5)模型 | 第42-44页 |
| ·时序分析模型 | 第44-48页 |
| ·数据处理 | 第44-45页 |
| ·ARMA 模型 | 第45-48页 |
| ·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 | 第48-55页 |
| ·数控机床热误差灰色系统建模 | 第49-52页 |
| ·时序分析建模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 第56-67页 |
| ·热误差补偿系统 | 第56-62页 |
| ·温度与热误差采集模块 | 第56-57页 |
| ·温度测点优化与热误差建模模块 | 第57-60页 |
| ·热误差补偿实施模块 | 第60-62页 |
| ·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试验 | 第62-66页 |
| ·试验方案 | 第63页 |
| ·热误差模型验证 | 第63-65页 |
| ·补偿试验验证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 ·总结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