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4-16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16-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30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写作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写作结构 | 第30-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第五节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32-35页 |
·创新之处 | 第32-34页 |
·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社会管理的起源、历史演进及内涵 | 第35-50页 |
第一节 社会管理的起源——公共事务 | 第35-37页 |
·公共事务的含义 | 第35页 |
·公共事务的特征及分类 | 第35-36页 |
·社会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逻辑与历史的发展过程 | 第37-44页 |
·原始社会的社会管理 | 第37页 |
·古代农业社会的社会管理 | 第37-39页 |
·工业社会的社会管理 | 第39-43页 |
·信息社会的社会管理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社会管理的内涵 | 第44-50页 |
·概念辨析 | 第44-48页 |
·社会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 第48-50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和实践 | 第50-135页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50-89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50-63页 |
·列宁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63-82页 |
·斯大林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82-89页 |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89-124页 |
·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89-105页 |
·邓小平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105-113页 |
·江泽民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113-118页 |
·胡锦涛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118-124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24-135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125-126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126-128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和实践 | 第128-135页 |
第四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建设方案探究 | 第135-154页 |
第一节 中国社会管理现状 | 第136-144页 |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特点及原因 | 第136-138页 |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历程 | 第138-139页 |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成就和问题 | 第139-144页 |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管理总体方案探究 | 第144-154页 |
·社会管理总体方案的指导思想 | 第144-145页 |
·社会管理总体方案的具体内容 | 第145-154页 |
第五章 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意义 | 第154-167页 |
第一节 指导中国社会管理创新 | 第154-160页 |
·指导中国社会管理理念创新 | 第155-156页 |
·指导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 | 第156-159页 |
·指导中国社会管理技术创新 | 第159-160页 |
第二节 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160-167页 |
·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 | 第161-163页 |
·江泽民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 | 第163-164页 |
·胡锦涛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 | 第164-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1页 |
一、经典著作与文献 | 第167-168页 |
二、中文著作 | 第168页 |
三、中文译著 | 第168页 |
四、学术论文 | 第168-171页 |
致谢 | 第171-173页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