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群众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30页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第13-18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2页
     ·国外研究成果第22-2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研究特色第26-30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研究思路第27-28页
     ·本文的研究特色第28-30页
第二章 马克思群众观产生的背景第30-51页
 第一节 马克思群众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第30-35页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内在矛盾的凸显第30-33页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与群众地位的突显第33-35页
 第二节 马克思群众观形成的个人条件第35-38页
     ·时代精神和教育环境的熏陶第35-36页
     ·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第36-38页
 第三节 马克思群众观形成的思想渊源第38-51页
     ·空想社会主义的遗产第38-43页
     ·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民权”思想第43-48页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主体性”思想第48-51页
第三章 研究马克思群众观的前提性问题第51-78页
 第一节 “群众”概念的考察第51-63页
     ·中西方传统社会对群众的理解第51-55页
     ·人民、公民、大众等相关概念的差异性分析第55-60页
     ·马克思群众概念解读第60-63页
 第二节 马克思“群众”概念的双重含义第63-69页
     ·社会历史观角度:群众是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中的广大劳动者第63-66页
     ·科学社会主义角度:群众是与政党相对应的阶级第66-69页
 第三节 马克思群众观研究的基本方法第69-78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69-71页
     ·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第71-74页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第74-78页
第四章 马克思群众观形成与发展的理路第78-136页
 第一节 孕育提出:从《博士论文》到《莱茵报》时期第78-86页
     ·《博士论文》: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第78-81页
     ·《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问题上的群众思想第81-86页
 第二节 初步形成:从《德法年鉴》到《神圣家族》第86-100页
     ·《德法年鉴》:发现无产阶级这一人类解放的主体第86-92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主体意义上阐述的群众观第92-95页
     ·《神圣家族》: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基础第95-100页
 第三节 走向成熟: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共产党宣言》第100-120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群众观的方法论基础第100-106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群众观的系统阐述第106-111页
     ·《哲学的贫困》:群众观的公开阐发第111-114页
     ·《共产党宣言》:群众观主题和思想的浓缩第114-120页
 第四节 深化发展:从《雾月十八日》到《哥达纲领批判》第120-136页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群众观的丰富第121-124页
     ·《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第124-130页
     ·《法兰西内战》:在实践中肯定人民群众的作用第130-133页
     ·《哥达纲领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的设定第133-136页
第五章 马克思群众观的基本内容第136-192页
 第一节 马克思群众观的理论框架第136-147页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群众观的出发点第136-139页
     ·扬弃异化是马克思群众观的中心线索第139-143页
     ·实现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群众观的最终归宿第143-147页
 第二节 马克思对群众历史定位的论证第147-160页
     ·群众的阶级划分第147-153页
     ·群众是政党的生命根基第153-157页
     ·群众是权力的所有者第157-160页
 第三节 马克思群众观的基本主张第160-192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第160-178页
     ·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论第178-184页
     ·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第184-188页
     ·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第188-192页
第六章 马克思群众观的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第192-223页
 第一节 马克思群众观的理论意蕴第192-207页
     ·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两大支柱之一第192-195页
     ·是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第195-197页
     ·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石第197-200页
     ·对二十世纪西方群众理论的影响第200-207页
 第二节 马克思群众观的时代价值第207-223页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体现和丰富第207-215页
     ·西方共产党及其他各党对马克思群众观发展和运用第215-218页
     ·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指导第218-223页
结语第223-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36页
致谢第236-238页
个人简历第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九华山佛教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社会管理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