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21页 |
| ·重金属简介 | 第8页 |
| ·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 | 第8-14页 |
|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8-9页 |
| ·重金属污染危害实例 | 第9-11页 |
| ·重金属污染对人的危害 | 第11页 |
| ·重金属污染防治 | 第11-14页 |
| ·重金属传统检测技术 | 第14-18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14-15页 |
| ·电化学法 | 第15页 |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5-16页 |
| ·原子荧光法 | 第16-17页 |
|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第17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 第17-18页 |
| ·重金属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 | 第18-20页 |
| ·ELISA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 第18页 |
| ·ELISA检测技术的类型 | 第18页 |
| ·ELISA检测技术的特点 | 第18-19页 |
| ·重金属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 ·重金属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的意义 | 第19-20页 |
| ·常见食品和药品中汞的残留限量 | 第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21-22页 |
| ·仪器及材料 | 第22-23页 |
| ·待测样品 | 第23页 |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34页 |
| ·免疫原、包被原以及标准品的制备及鉴定 | 第23-24页 |
| ·抗体的制备 | 第24-27页 |
|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7-29页 |
| ·重金属汞抗体特异性的测定 | 第29页 |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29-30页 |
| ·重会属汞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 第30-31页 |
| ·重金属汞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仪器验证 | 第31-34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3页 |
| ·重金属汞免疫原和包被原的制备 | 第34-35页 |
| ·重金属汞抗原合成方法的选择 | 第34页 |
| ·免疫原和包被原的鉴定 | 第34-35页 |
| ·抗体的制备 | 第35-39页 |
| ·抗血清效价及亲和性的测定 | 第36-38页 |
| ·抗体的纯化以及抗体浓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9-43页 |
| ·间接竞争ELISA包被原包被量以及抗体量的优化 | 第39页 |
| ·间接竞争ELISA封闭液的优化 | 第39-40页 |
| ·间接竞争ELISA标准品稀释液离子强度优化 | 第40-41页 |
| ·间接竞争ELISA标准品稀释液pH优化 | 第41页 |
| ·重金属汞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1-43页 |
| ·重金属汞抗体特异性的测定 | 第43页 |
| ·样品基质影响的消除 | 第43-48页 |
| ·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43页 |
| ·基质影响消除 | 第43-48页 |
| ·重金属汞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 第48-50页 |
| ·重金属汞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检出限和灵敏度 | 第48-49页 |
| ·重金属汞间接竞争ELISA方法添加回收实验结果 | 第49页 |
| ·重金属汞间接竞争ELISA方法精密度 | 第49-50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IC-ELISA的验证 | 第50-53页 |
| ·样品处理 | 第50-51页 |
| ·ELISA检测结果与仪器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 第51-53页 |
| 4 结论 | 第53-54页 |
| 5 展望 | 第54-55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 8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