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选题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生涯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过程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自我概念理论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述 | 第21-31页 |
·就业指导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就业指导 | 第21-22页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第22页 |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回顾 | 第22-23页 |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 第23-26页 |
·就业指导内容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 第25-26页 |
·就业指导过程缺乏连续性和阶段性 | 第26页 |
·缺少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 第26页 |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 第26-30页 |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因素 | 第27-28页 |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分析 | 第31-41页 |
·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 第31-36页 |
·调查样本与分布 | 第31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存在问题 | 第36-40页 |
·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化 | 第38页 |
·就业指导内容缺乏全面性、实用性 | 第38-39页 |
·就业指导人员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39页 |
·就业指导重短期,轻全程 | 第39-40页 |
·学生对就业指导满意度低,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构的经验与启示 | 第41-48页 |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构的经验 | 第41-46页 |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构的经验 | 第41-44页 |
·日本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构的经验 | 第44-46页 |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构的启示 | 第46-47页 |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 第46页 |
·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 第46-47页 |
·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 第48-58页 |
·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内涵 | 第48页 |
·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建构的原则 | 第48-50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48-49页 |
·层次性原则 | 第49页 |
·全面发展的原则 | 第49-50页 |
·实效性原则 | 第50页 |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目标的确立 | 第50-51页 |
·要学会做人 | 第50-51页 |
·学会学习 | 第51页 |
·学会工作 | 第51页 |
·学会共处 | 第51页 |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要素分析 | 第51-52页 |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阶段分析 | 第52-54页 |
·大一新生阶段 | 第53页 |
·大学二、三年级 | 第53页 |
·大四毕业生 | 第53-54页 |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实施建议-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 第54-57页 |
·建立和谐的就业指导观念 | 第54页 |
·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 | 第54-55页 |
·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创新课程设置 | 第55页 |
·建立高效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 | 第55-56页 |
·拓宽就业渠道 | 第56页 |
·完善就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功能 | 第56-57页 |
·加强对个体的关注,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总结 | 第58-61页 |
1、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2、研究的创新点 | 第59页 |
3、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