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一、引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对于课本剧教学特点的研究 | 第12页 |
2.对于课本剧教学意义的研究 | 第12-13页 |
3.对于开展课本剧教学的有利条件研究 | 第13页 |
4.对于开展课本剧实施方法的研究 | 第13-14页 |
5.对于课本剧排演过程的研究 | 第14页 |
6.对于开展课本剧教学的不同认识 | 第14-15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开展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6页 |
(二)开展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2.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 第17页 |
3.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 第17-18页 |
4.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8-19页 |
三、开展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意义 | 第19-24页 |
(一)提高学生兴趣及其综合素质 | 第19-20页 |
(二)丰富语文教学方式 | 第20-21页 |
(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 第21-22页 |
(四)为戏剧事业带来新生力量 | 第22-24页 |
四、当前开展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障碍 | 第24-25页 |
1.课业负担繁重 | 第24页 |
2.受当前评价体系影响,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很难受到重视 | 第24-25页 |
五、开展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实践策略 | 第25-45页 |
(一)开展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设计策略 | 第25-29页 |
1.选择目标 | 第25-26页 |
2.确定计划 | 第26页 |
3.创设情境 | 第26页 |
4.组织分组 | 第26-27页 |
5.展示成果 | 第27页 |
6.评价反思 | 第27-29页 |
(二)开展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施策略 | 第29-40页 |
1.支架范式指导下的课本剧教学实践 | 第29-32页 |
2.参与式范式指导下的课本剧实践 | 第32-37页 |
3.丰富式范式指导下的课本剧实践 | 第37-38页 |
4.情境范式指导下的课本剧实践 | 第38-40页 |
(三)开展高中语文课本剧的反馈策略 | 第40-42页 |
(四)教学范式指导下的课本剧教学要点 | 第42-45页 |
1.尊重开展课本剧教学的共同合作 | 第42页 |
2.尊重课本剧教学的多元化 | 第42-43页 |
3.重视开展课本剧教学的知识建构 | 第43页 |
4.重视开展课本剧教学的过程本身 | 第43页 |
5.重视开展课本剧教学的教师指导 | 第43-44页 |
6.重视开展课本剧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1 | 第49-56页 |
附录2 | 第56-65页 |
附录3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