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极理论的工业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导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3-16页 |
2 平衡极理论综述 | 第16-28页 |
·产业区的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平衡极理论 | 第21-26页 |
·平衡极理论的概念 | 第21页 |
·平衡极发展机理 | 第21-22页 |
·平衡极理论的内涵 | 第22-25页 |
·平衡极的发展战略目标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3 工业集群与产业区协调发展研究 | 第28-52页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城市范围内生产过度集中问题产生分析 | 第28-29页 |
·企业集中度研究 | 第29-33页 |
·基于区位商法的关中城市工业集中度研究 | 第33-35页 |
·区位商法原理概述 | 第33页 |
·关中城市群工业集中度的分析 | 第33-35页 |
·关天经济区企业集群模式发展研究 | 第35-38页 |
·城市规模分布 | 第36页 |
·关中产业集群研究 | 第36-38页 |
·关天经济区企业协同发展研究 | 第38-43页 |
·概述 | 第38页 |
·基于平衡极理论的企业集群协调发展定量研究 | 第38-39页 |
·关中地区企业集群发展协调研究 | 第39-40页 |
·基于 GM(1,1)模型的协调发展指标预测 | 第40-43页 |
·关天经济区未来发展对策 | 第43-50页 |
·发展现状 | 第43页 |
·面临挑战 | 第43-44页 |
·产业发展战略 | 第44-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4 企业集群合作与竞争关系 | 第52-62页 |
·概述 | 第52页 |
·企业竞争与合作关系 | 第52-53页 |
·产业竞争与合作的内容 | 第53-55页 |
·企业集群内部的竞争关系 | 第53页 |
·合作竞争关系对产业集群的意义 | 第53-54页 |
·企业集群内部的合作 | 第54-55页 |
·企业集群合作竞争产生动力因素 | 第55-56页 |
·企业合作竞争的博弈论分析 | 第56-58页 |
·“囚徒困境”初步分析 | 第56-57页 |
·“囚徒困境”在企业合作与竞争关系中的应用 | 第57-58页 |
·企业合作与竞争的战略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2页 |
5 产业区的人口均衡发展研究 | 第62-68页 |
·概述 | 第62页 |
·人口问题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62-63页 |
·影响产业区人口的因素分析 | 第63-64页 |
·人口与产业区经济发展的联系 | 第64页 |
·产业区人口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 | 第64-65页 |
·产业区人口均衡发展对策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6 实例 | 第68-85页 |
实例一: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 第68-75页 |
·沣西新城概述 | 第68-69页 |
·现状分析 | 第69页 |
·规划策略 | 第69页 |
·沣西新城产业规划 | 第69-74页 |
·沣西新城产业总体发展目标 | 第74-75页 |
实例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第75-85页 |
·发展背景 | 第75-77页 |
·东湖新区产业范围 | 第77页 |
·生物产业竞争分析 | 第77-78页 |
·国内生物企业集群发展问题 | 第78页 |
·产业发展定位 | 第78-79页 |
·产业发展的战略 | 第79-83页 |
·武汉东湖开发区未来展望 | 第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7 结论 | 第85-8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86页 |
·展望 | 第86-89页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86-87页 |
·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