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对延安时期的考察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5页
导论第15-37页
   ·选题背景第15-17页
   ·选题意义第17-19页
   ·相关概念第19-21页
   ·研究现状第21-35页
   ·研究着力点第35-37页
第一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回顾第37-63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背景分析第37-46页
     ·背景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第37-42页
     ·背景之二:党内学习运动及延安整风运动第42-46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第46-63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探索第47-53页
     ·20 世纪 30 年代理论及文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第53-58页
     ·20 世纪 30 年代末至 40 年代初毛泽东文艺大众化思想的形成第58-63页
第二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解析(一)第63-101页
 第一节 理论创新主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传播主体分析第64-81页
     ·理论创新主体之一: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64-74页
     ·理论创新主体之二:各理论、研究团体及抗日文化团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74-81页
 第二节 理论接受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层特性评析第81-101页
     ·理论接受群体的基本概况第81-88页
     ·不同类型理论接受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路径及实际效果第88-101页
第三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解析(二)第101-133页
 第一节 理论传播平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及传播形式解读第101-112页
     ·打造“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102-109页
     ·多样化传播形式的运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第109-112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创新主体、理论接受群体及理论传播平台三者间的关系第112-122页
     ·理论创新主体是理论传播的核心要素第112-117页
     ·理论接受群体是理论传播的目的与归宿第117-119页
     ·理论传播平台是理论传播的关键环节第119-122页
 第三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评价第122-133页
     ·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双向互动第122-126页
     ·引导性:以教育为先导,在党、干、军、群的学习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126-130页
     ·人民性:以人为本,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有效对接第130-133页
第四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能研究第133-165页
 第一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研究的基本概述第133-139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意义第133-136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内涵及分类第136-139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般性功能第139-150页
     ·方法论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第140-145页
     ·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大众第145-150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性功能第150-165页
     ·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第151-157页
     ·服务社会第157-163页
     ·整合与引领大众文化第163-165页
第五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第165-193页
 第一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第165-177页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前提第165-168页
     ·坚持党内学习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障第168-170页
     ·坚持与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交流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所在第170-175页
     ·坚持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层动力第175-177页
 第二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启示第177-193页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动力第178-180页
     ·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顺利进行的基础第180-183页
     ·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与感召力第183-186页
     ·整合大众文化,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导功能第186-189页
     ·业务精、素质高的理论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第189-193页
结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第193-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9页
 一、文献第197-198页
 二、资料汇编第198-199页
 三、专著部分第199-204页
 四、工具书第204页
 五、论文部分第204-208页
 六、报刊资料第208页
 七、专业理论网站第208-209页
致谢第209-210页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10-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研究(1919-1949)--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