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9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12-14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4-27页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第27-29页
第二章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理论解读第29-66页
 第一节 哲学基础: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29-39页
  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开展政治工作的根本方法论第29-35页
  二、 历史唯物主义是政治工作规律的理论支撑第35-39页
 第二节 理论渊源: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第39-48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工作的思想第39-43页
  二、 列宁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思想第43-46页
  三、 斯大林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思想第46-48页
 第三节 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第48-66页
  一、 关于人民群众观点第49-53页
  二、 关于人民军队思想第53-56页
  三、 关于人民战争思想第56-61页
  四、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第61-66页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背景分析第66-84页
 第一节 世情:国际力量对日侵华支持与否的双面态度第66-70页
 第二节 国情:民族矛盾迅速加剧与阶级矛盾的相对缓和第70-74页
 第三节 党情:中国共产党历经磨练迈向成熟第74-78页
 第四节 军情:人民军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壮大第78-84页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内容诠释第84-132页
 第一节 搞好军队内部建设:强化组织,坚持教育第84-104页
  一、 加强军队党的工作,确保党对军队的领导第84-90页
  二、 强化军队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军队组织基础第90-94页
  三、 坚持政治教育,确保军队政治方向第94-100页
  四、 改善官兵关系,巩固军队内部团结第100-104页
 第二节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妥善处理友军关系第104-113页
  一、 团结友军——统一战线的中心工作第104-106页
  二、 感情上联络友军,广交朋友第106-110页
  三、 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第110-113页
 第三节 打牢群众基础:宣传组织群众,发动人民战争第113-120页
  一、 加强军队群众纪律教育,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第113-115页
  二、 宣传教育群众,启发群众觉悟第115-117页
  三、 发动组织群众,创建敌后根据地第117-118页
  四、 武装群众,壮大革命力量第118-119页
  五、 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第119-120页
 第四节 政治上削弱敌人:瓦解敌军伪军第120-132页
  一、 异族敌人——对敌工作的新情况第121-123页
  二、 展开政治宣传,激发敌兵厌战情绪第123-126页
  三、 坚持人道主义,贯彻俘虏政策第126-129页
  四、 灌输民族大义,争取伪军反正第129-132页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路径阐述第132-164页
 第一节 主要方式:历史传统与新的创造灵活结合第132-149页
  一、 言语传递第132-137页
  二、 文字宣传第137-139页
  三、 报刊推动第139-143页
  四、 文艺娱乐第143-146页
  五、 革命竞赛第146-149页
 第二节 基本方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第149-164页
  一、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第149-152页
  二、 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第152-155页
  三、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第155-156页
  四、 以情感人、情感交流第156-160页
  五、 耐心说服、循循善诱第160-164页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总体评析第164-201页
 第一节 价值实现: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第164-179页
  一、 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彰显人民军队政治本色第164-167页
  二、 官兵互敬互爱,凝成和谐军内氛围第167-169页
  三、 军队素质显著提高,统一战线空前巩固第169-171页
  四、 军民互助互爱,造就全民皆兵局面第171-175页
  五、 激发敌兵厌战情绪,政治上成功瓦解敌军第175-179页
 第二节 基本特点:政治工作彰显阶段性特征第179-190页
  一、 复杂性与艰巨性的统一第179-184页
  二、 先进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第184-187页
  三、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第187-190页
 第三节 经验总结:政治工作提供历史借鉴第190-201页
  一、 确保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政治工作的核心第190-193页
  二、 改造思想提高觉悟是调节军内外关系的重点第193-196页
  三、 建立完善组织形式和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保证第196-201页
第七章 结束语: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第201-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3页
致谢第213-21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14-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1978-2009)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对延安时期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