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介词隐现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页 |
二、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8-10页 |
(一) 研究范围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第一章 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和隐现问题研究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现代汉语介词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一、 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回顾 | 第10-13页 |
(一) 对介词本体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 对介词隐现的研究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省略、隐含、隐现 | 第13-15页 |
一、 隐含与省略 | 第13-14页 |
二、 隐现与隐含、省略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介词的选取和“介词+NP”结构 | 第15-16页 |
一、 介词的选取 | 第15页 |
二、 “介词+NP”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介词隐现的情况研究 | 第16-31页 |
第一节 依据介词的隐现 | 第16-19页 |
一、 依据介词强制出现 | 第16-17页 |
二、 依据介词有限隐现 | 第17-18页 |
三、 依据介词自由隐现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对象类介词的隐现 | 第19-31页 |
一、 施事介词的隐现 | 第19-22页 |
(一) 施事介词强制出现 | 第19-20页 |
(二) 施事介词有限隐现 | 第20-21页 |
(三) 施事介词自由隐现 | 第21-22页 |
二、 受事介词的隐现 | 第22-25页 |
(一) 受事介词强制出现 | 第22-23页 |
(二) 受事介词有限隐现 | 第23-24页 |
(三) 受事介词自由隐现 | 第24-25页 |
三、 与事介词的隐现 | 第25-28页 |
(一) 与事介词强制出现 | 第25-26页 |
(二) 与事介词有限隐现 | 第26-27页 |
(三) 与事介词自由隐现 | 第27-28页 |
四、 对象介词的隐现 | 第28-31页 |
(一) 对象介词强制出现 | 第28页 |
(二) 对象介词有限隐现 | 第28-29页 |
(三) 对象介词自由隐现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现代汉语介词隐现的认知解释 | 第31-36页 |
一、 关联理论与话题标记对介词隐现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一) 话题标记对施事介词隐现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二) 话题标记对受事介词隐现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三) 话题标记对对象介词隐现的影响 | 第33页 |
二、 心理固化对介词隐现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三、 认知经济原则对介词隐现的影响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