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钢铁公司能源系统优化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 | 第14-16页 |
| ·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4页 |
| ·实施方法 | 第14-15页 |
| ·实施方案 | 第15-16页 |
| 第2章 承钢能源管理体系与能耗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 ·生产规模与工艺装备情况 | 第16页 |
| ·主要能耗情况 | 第16-18页 |
| ·能源管理中心系统运行问题 | 第18页 |
| ·工序能耗分析 | 第18-25页 |
| ·焦化工序 | 第19-20页 |
| ·球团、烧结工序 | 第20-22页 |
| ·炼铁工序 | 第22-24页 |
| ·炼钢工序 | 第24页 |
| ·轧钢工序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水电气(汽)系统诊断分析 | 第26-40页 |
| ·蒸汽系统诊断分析 | 第26-30页 |
| ·蒸汽系统现状 | 第26-28页 |
| ·蒸汽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 ·煤气系统诊断分析 | 第30-34页 |
| ·煤气系统现状 | 第30页 |
| ·煤气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 ·气体系统诊断分析 | 第34-36页 |
| ·气体系统现状 | 第34-35页 |
| ·气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 ·水系统诊断分析 | 第36-38页 |
| ·承钢水系统现状 | 第36-37页 |
| ·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38页 |
| ·电力系统诊断分析 | 第38-39页 |
| ·电力系统现状 | 第38页 |
| ·电力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能源系统优化设计 | 第40-61页 |
| ·蒸汽系统优化设计 | 第40-45页 |
| ·采暖及生活蒸汽系统优化 | 第40-41页 |
| ·生产蒸汽系统的优化 | 第41-45页 |
| ·煤气系统优化方案 | 第45-51页 |
| ·气体系统优化方案 | 第51-52页 |
| ·承钢水系统的优化 | 第52-59页 |
| ·污水高效回用优化 | 第53-54页 |
| ·循环水系统的优化 | 第54-59页 |
| ·零排污的实现 | 第59页 |
| ·电力系统优化方案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能效管理优化设计 | 第61-67页 |
| ·能效管理概况 | 第61页 |
| ·整体能效管理与控制优化策略 | 第61-62页 |
| ·金属流、能源流同步控制优化设计 | 第62-63页 |
| ·能效控制方法和基本规则 | 第63-66页 |
| ·设备能效基本控制方法 | 第63页 |
| ·生产能效控制策略 | 第63-64页 |
| ·综合能效控制与评价 | 第64页 |
| ·能效与装备设计、改造建议 | 第64-66页 |
| ·优化能效管理效益评价 | 第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能源管理中心管理体系设计 | 第67-71页 |
| ·能源管理中心管理思想和基本架构 | 第67页 |
| ·能源平衡调度与分析生产运行管理体系设计 | 第67-68页 |
| ·能源集中管控岗位设计与操作能力设计 | 第68-69页 |
| ·人员培养、培训、考核管理体系设计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