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第10-11页 |
·离体条件下细胞脱分化 | 第10-11页 |
·离体条件下的器官发生 | 第11页 |
·影响离体培养的因素 | 第11页 |
·影响油菜再生体系因素 | 第11-15页 |
·培养基激素比例 | 第12页 |
·培养基中AgNO_3的作用 | 第12页 |
·玻璃化现象影响外植体再生 | 第12-13页 |
·不同基因型对再生的影响 | 第13页 |
·不同外植体对再生的影响 | 第13-14页 |
·预培养时间对再生的影响 | 第14页 |
·基本培养基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4页 |
·外植体褐化 | 第14-15页 |
·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和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 | 第15-17页 |
·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5-16页 |
·启动子和终止子 | 第15页 |
·叶绿体转化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 | 第15-16页 |
·目的基因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及其表达 | 第16-17页 |
·同源重组的片段 | 第16页 |
·外源基因表达调控 | 第16-17页 |
·叶绿体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油菜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18-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油菜供试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18-20页 |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培养基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油菜无菌苗获得 | 第21页 |
·油菜子叶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 | 第21页 |
·油菜子叶和叶片愈伤组织分化 | 第21页 |
·再生苗移栽 | 第21页 |
·试验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1页 |
·萌发培养基 | 第22-23页 |
·F4和T15子叶再生比较 | 第23-24页 |
·子叶不同部位愈伤诱导比较 | 第24页 |
·六种愈伤诱导培养基比较 | 第24-27页 |
·九种分化培养基比较 | 第27-29页 |
·不同苗龄叶片愈伤组织状态比较 | 第29页 |
·生根培养基比较 | 第29-31页 |
3 油菜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常用试剂和培养基 | 第31-33页 |
·油菜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 | 第33-38页 |
·提取质粒DNA | 第33-35页 |
·煮沸法提取质粒DNA | 第33-34页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 第34-35页 |
·试剂盒法提取质粒DNA | 第35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35-37页 |
·大肠杆菌电击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5-36页 |
·大肠杆菌热激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6页 |
·DNA电击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6-37页 |
·DNA热激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7页 |
·PCR克隆基因 | 第37-38页 |
·常规Taq酶PCR扩增反应 | 第37页 |
·修改突变位点高保真酶PCR扩增反应 | 第37页 |
·PCR产物回收试剂盒回收扩增片段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同源重组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 第38-40页 |
·同源重组片段的克隆 | 第38-39页 |
·叶绿体特异性启动子Prrn和终止子TpsbA克隆 | 第39页 |
·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39-40页 |
·载体突变位点的修复 | 第40页 |
·油菜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 | 第40-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44页 |
·油菜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