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中的怪诞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怪诞音乐的性质与形式构成 | 第13-32页 |
第一节 戏仿 | 第14-18页 |
一、讽刺 | 第14-15页 |
二、误读与“误读” | 第15-16页 |
三、亵玩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反讽 | 第18-23页 |
一、隐喻 | 第19-20页 |
二、引用 | 第20-23页 |
第三节 美丑对比 | 第23-32页 |
一、不同类型人与事物不合理的融合 | 第24-25页 |
二、正义与邪恶的对立相持 | 第25-28页 |
三、人物性格的冲突对峙 | 第28-32页 |
第二章 怪诞音乐的审美感应 | 第32-41页 |
第一节 惊骇 | 第32-37页 |
一、恐怖与震撼 | 第32-35页 |
二、惊赞与崇敬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恶心 | 第37页 |
第三节 失笑 | 第37-41页 |
一、哑然失笑 | 第38页 |
二、笑中苦涩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怪诞音乐的社会功能 | 第41-50页 |
第一节 怪诞音乐的批判功能 | 第42-45页 |
一、揭露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 第43页 |
二、揭露异化社会的荒诞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怪诞音乐的审丑功能 | 第45-50页 |
一、娱乐功能 | 第46-47页 |
二、反思功能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