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抽穗期基因Hd-q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7页
   ·水稻产量性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10-11页
   ·植物开花调控途径研究进展第11-12页
   ·水稻抽穗期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第12-15页
     ·水稻抽穗期基因第13-14页
     ·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基因第14-15页
   ·水稻染色体片段替换系和近等基因系的利用第15-1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5页
   ·试验材料第17-20页
     ·植物材料第17页
     ·质粒与菌株第17页
     ·PCR引物第17-18页
     ·主要试剂第18-19页
     ·培养基第19-20页
   ·基因定位群体和近等基因系构建第20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0页
   ·分子标记的设计第20-21页
   ·DNA提取与克隆第21页
   ·互补载体的构建第21-22页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第22-23页
     ·组织培养第22页
     ·农杆菌的培养第22页
     ·受体材料的侵染及其与根癌农杆菌的共培养第22-23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分化及植株再生第23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鉴定第23页
     ·叶片潮霉素抗性离体检测第23页
     ·潮霉素抗性基因PCR检测第23页
   ·水稻总RNA的RT-PCR分析第23-24页
   ·不同光照时间处理第24页
   ·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42页
   ·染色体片段替换系C63的抽穗期表现及遗传分析第25-26页
   ·Hd-q基因的定位第26-28页
     ·Hd-q基因的初步定位第26-27页
     ·Hd-q基因的精细定位第27-28页
   ·Hd-q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28-30页
   ·Hd-q基因的功能互补验证第30-32页
     ·功能互补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第30-31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与鉴定第31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抽穗期表现第31-32页
   ·不同物种间ELF3同源蛋白比对分析第32-33页
   ·不同水稻栽培品种间Ef7基因序列的比较第33-34页
   ·Hd-q基因在水稻中的分布第34-35页
   ·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遗传背景检测第35-36页
   ·利用近等基因系NIL(Hd-q)分析Hd-q的效应第36-38页
   ·利用近等基因系NIL(Ef7-l)分析Ef7-l的效应第38-39页
   ·Ef7不同等位基因表达模式的比较第39-42页
     ·Ef7基因空间表达特性第39-40页
     ·Ef7不同等位基因表达特性的比较第40-42页
4 讨论第42-45页
   ·Hd-q基因可能参与控制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第42-43页
   ·Ef7等位基因的多效性第43页
   ·Ef7不同等位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第43-44页
   ·Hd-q基因的育种应用前景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附录第52-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RVA曲线拟合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下一篇:玉米Rubisco活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