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两化融合度评测与提升方法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总论 | 第12-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两化融合 | 第16-23页 |
·相关文献介绍 | 第16-18页 |
·两化融合的演进 | 第18-19页 |
·两化融合的概念 | 第19-20页 |
·两化融合的层次 | 第20-21页 |
·两化融合的内容 | 第21-23页 |
·两化融合度的评测方法 | 第23-28页 |
·企业两化融合度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4-25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25-26页 |
·德尔菲法 | 第26页 |
·理想值 | 第26-28页 |
3 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 第28-4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第28-33页 |
·两化融合度评价过程 | 第28-29页 |
·两化融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1页 |
·指标评价的确定 | 第31-32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2-33页 |
·评价指标的修正 | 第33-43页 |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 第33-34页 |
·主成分分析法实用性分析 | 第34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 | 第34-43页 |
4 企业两化融合度模型分析 | 第43-50页 |
·两化融合度实际值的确定 | 第43-45页 |
·确定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 第43-44页 |
·计算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权重 | 第44-45页 |
·相容性与一致性检验 | 第45页 |
·德尔菲法确定最终权重 | 第45页 |
·德尔菲法专家打分确定理想值 | 第45-47页 |
·理想值确定原则 | 第45-46页 |
·理想值确定方法 | 第46页 |
·德尔菲法确定理想值 | 第46-47页 |
·调查问卷数据处理确定实际值 | 第47-48页 |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结构 | 第47页 |
·对调查问卷结果的数据处理以及分析 | 第47-48页 |
·两化融合度分析 | 第48-50页 |
5 案例分析 | 第50-62页 |
·汽车制造业概况 | 第50-52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52-55页 |
·汽车制造业两化融合度评价体系 | 第52-53页 |
·确定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 第53-54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检验 | 第54页 |
·德尔菲法确定最终权重 | 第54-55页 |
·汽车制造业两化融合度理想值确定 | 第55-58页 |
·汽车制造业两化融合度测定 | 第58-60页 |
·结果分析及改进策略 | 第60-62页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2-64页 |
·文章结论 | 第62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件A:指标体系初建 | 第67-69页 |
附件B:两化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69-71页 |
附件C:第一轮咨询专家确定的权重值 | 第71-73页 |
附件D:第二轮咨询专家确定的权重值 | 第73-75页 |
附件E:第一轮咨询专家对指标打分表 | 第75-77页 |
附件F:第二轮咨询专家对37个指标的评分表 | 第77-79页 |
附件G:企业两化融合数据程度调查问卷 | 第79-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