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前言 | 第9-11页 |
二、传统意义上的《阿 Q 正传》阅读史 | 第11-22页 |
(一)20 年代至 40 年代《阿 Q 正传》阅读发展的表现 | 第11-14页 |
1、最初的评价 | 第12页 |
2、学者们对于《阿 Q 正传》不同的意见 | 第12-13页 |
3、阿 Q 与中国人品性 | 第13-14页 |
(二) 50 年代至 70 年代《阿 Q 正传》的政治性阅读 | 第14-17页 |
1、突出革命性 | 第15-16页 |
2、辨析典型性与阶级性的关系 | 第16-17页 |
(三)新时期开放语境下《阿 Q 正传》的多元解读 | 第17-22页 |
1、关于思想主题 | 第17-19页 |
2、阿 Q 形象的怪异荒诞性 | 第19页 |
3、学者研究的新进展 | 第19-22页 |
三、《阿 Q 正传》改编史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 第22-29页 |
(一)各个时期《阿 Q 正传》的改编史 | 第22-26页 |
(二)《阿 Q 正传》的影视改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 第26-29页 |
1、《阿 Q 正传》的影视改编能对语文教学产生影响的原因 | 第26-27页 |
2、《阿 Q 正传》的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 第27页 |
3、《阿 Q 正传》的影视资源对语文教学的正面影响 | 第27-28页 |
4、《阿 Q 正传》的影视资源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 第28-29页 |
四、教材中的《阿 Q 正传》及其阅读教学 | 第29-39页 |
(一)不同历史时期教材中的《阿 Q 正传》 | 第29-32页 |
1、40 年代至 80 年代教材中的《阿 Q 正传》 | 第29-30页 |
2、90 年代以来语文课本中的《阿 Q 正传》 | 第30-32页 |
(二)《阿 Q 正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 第32-35页 |
1、教师和学生对《阿 Q 正传》的认知问题 | 第32-33页 |
2、对《阿 Q 正传》的教学依然受到政治性的惯性影响 | 第33-34页 |
3、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路落后,教学环节不合理、模式化 | 第34-35页 |
(三)《阿 Q 正传》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建议 | 第35-39页 |
1、教师需要加强自我修养 | 第35-36页 |
2、正确运用作品背景辅助教学 | 第36-37页 |
3、注意学生的关注点,注重《阿 Q 正传》的教育意义 | 第37页 |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