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1章 元小说现象寻迹 | 第18-27页 |
·“元小说”称法的多样性探究 | 第18-21页 |
·别具一格的叙事 | 第21-27页 |
·传统小说中非自觉的元小说雏形 | 第21-23页 |
·现代小说中自觉的元小说 | 第23-27页 |
第2章 文学观念从拟真叙事到虚拟叙事的改变 | 第27-39页 |
·“以虚构为真实”的拟真叙事 | 第29-30页 |
·反观自身意识开始萌芽 | 第30-35页 |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元”元素 | 第30-33页 |
·西方传统文学中的“元”元素 | 第33-35页 |
·“以虚构为虚构”的虚拟叙事 | 第35-39页 |
第3章 不同视野下的元叙述和元小说 | 第39-51页 |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元叙述 | 第39-44页 |
·叙述与元叙述 | 第39-40页 |
·“元叙述”与“元小说”在不同视野下存在 | 第40-44页 |
·元小说发展由现代主义的“角色扮演”滑向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游戏” | 第44-47页 |
·“人物角色扮演”阶段的元小说 | 第44-45页 |
·“脚本写作”阶段的元小说 | 第45页 |
·“人物追寻作者”阶段的元小说 | 第45-46页 |
·“激进的语言游戏”阶段的元小说 | 第46-47页 |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元小说 | 第47-51页 |
·现代哲学思潮对文学观念的影响 | 第47-48页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文学观念的冲击 | 第48-49页 |
·元理论研究热潮催化“元小说”的提出 | 第49-51页 |
第4章 从元小说的发展看文本内外世界的语言建构性和可选择性 | 第51-61页 |
·文学反映生活也反映其自身的发展 | 第51-52页 |
·内外世界交错渗透通过元小说得以实现 | 第52-57页 |
·从鬼子的《卖女孩的小火柴》来看文本间的互文性对话 | 第52-54页 |
·从蒋子丹的《桑烟为谁升起》来看文本内的个体意识间对话 | 第54-57页 |
·文本内外世界的语言建构性和可选择性 | 第57-61页 |
·文学世界的语言建构性和可选择性 | 第57-58页 |
·现实世界的语言建构性和可选择性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