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高速公路红粘土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5页
     ·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概况第11-12页
     ·红粘土路用性能研究概况第12-13页
     ·红粘土处治技术研究概况第13-14页
     ·红粘土路基沉降研究概况第14-15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主要研究工作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红粘土基本性质及路用性能第18-30页
   ·红粘土基本性质第18-24页
     ·红粘土定义第18页
     ·红粘土分布状况第18-20页
     ·红粘土物理特性第20-24页
   ·红粘土路用性能第24-29页
     ·压实影响因素及特性第25-28页
     ·红粘土力学特性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红粘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第30-43页
   ·红粘土路基施工技术第30-37页
     ·红粘土路基病害分析及解决思路第30-31页
     ·红粘土相关性质要求第31-33页
     ·红粘土路基填筑工艺流程图第33-34页
     ·红粘土路堤施工第34-37页
   ·红粘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第37-41页
     ·路基防开裂措施第37页
     ·路基防雨淋及排水措施第37-38页
     ·路堤边坡施工控制第38-39页
     ·不良红粘土处治方案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红粘土路基沉降观测及预测方法分析第43-51页
   ·沉降测量点的布设第43-45页
     ·水准基点的布设第43页
     ·工作基点的布设第43-44页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第44-45页
   ·沉降观测方法第45-47页
     ·地基沉降观测第45-46页
     ·分层沉降观测第46页
     ·非均匀沉降观测第46-47页
   ·现场沉降观测第47-48页
     ·现场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第47页
     ·沉降稳定控制标准第47-48页
     ·关于数据整理的要点第48页
   ·沉降预测方法第48-50页
     ·曲线拟合法第48页
     ·各类曲线的参数模型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及沉降预测模型优选第51-73页
   ·工程概况第51-52页
   ·现场填筑压实施工及室内试验结果对比第52-56页
     ·现场填筑压实施工第52-54页
     ·室内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第54-56页
   ·变形观测点的设置第56-61页
     ·观测断面 1(K13+300)第57-58页
     ·观测断面 1(K13+720)第58-60页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第60-61页
   ·红粘土路基沉降模型对比第61-65页
     ·沉降曲线拟合第61-64页
     ·拟合情况分析第64-65页
   ·沉降模型预测值对比分析第65-66页
   ·洞新高速红粘土处治技术方案经济分析对比第66-71页
     ·弃土换填法第66-68页
     ·包边法第68-69页
     ·强夯处治法第69-70页
     ·改良处治法第70页
     ·直接经济效益对比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1-82页
附录 高速公路红粘土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第82-92页
中英文详细摘要第92-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山隧道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FDS的姜源岭隧道火灾通风三维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