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攻击行为的研究 | 第13-18页 |
·攻击行为的概念 | 第13页 |
·国内外关于攻击行为的研究 | 第13-15页 |
·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 第15-18页 |
·移情的概念 | 第18-20页 |
·交往归因的概念 | 第20-21页 |
·移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1-23页 |
·交往归因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3-26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26-28页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8-29页 |
·研究被试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研究工具 | 第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8页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28-29页 |
4 研究一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 | 第29-36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研究结果 | 第30-36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的总体状况 | 第30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 | 第30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 | 第30-31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 | 第31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是否独生变量上的差异 | 第31-32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排行变量上的差异 | 第32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父母文化程度变量上的差异 | 第32-34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父母职业变量上的差异 | 第34-36页 |
5 研究二 小学儿童移情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 | 第36-38页 |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研究工具 | 第36页 |
·研究结果 | 第36-38页 |
·小学儿童移情水平的总体状况 | 第36页 |
·小学儿童移情水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36-38页 |
6 研究三 小学儿童交往归因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 | 第38-41页 |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研究工具 | 第38页 |
·研究结果 | 第38-41页 |
·小学儿童交往归因的总体状况 | 第38-39页 |
·小学儿童交往归因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7 研究四 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 第41-53页 |
·干预目的 | 第41页 |
·干预对象 | 第41页 |
·干预材料 | 第41-42页 |
·移情训练和交往归因训练团辅方案的单元结构 | 第41-42页 |
·移情训练和交往归因训练团辅方案的整体结构 | 第42页 |
·干预活动的情况 | 第42-43页 |
·移情干预的活动情况 | 第42-43页 |
·交往归因干预的活动情况 | 第43页 |
·干预设计 | 第43-44页 |
·干预程序 | 第44页 |
·干预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前测验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移情水平在干预进行前的状况 | 第44-45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交往归因在干预进行前的状况 | 第45-46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干预进行前的状况 | 第46页 |
·后测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移情水平在干预进行后的状况 | 第46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交往归因在干预进行后的状况 | 第46-47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干预进行后的状况 | 第47-48页 |
·干预前后结果比较分析 | 第48-51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移情水平前后测比较 | 第48-49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交往归因前后测比较 | 第49-50页 |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前后测比较 | 第50-51页 |
·干预效果的主观评估 | 第51-53页 |
8 讨论 | 第53-61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分析 | 第53-56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及分析 | 第53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及分析 | 第53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及分析 | 第53-54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是否独生变量上的差异及分析 | 第54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排行变量上的差异及分析 | 第54-55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父母文化程度变量上的差异及分析 | 第55页 |
·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在父母职业变量上的差异及分析 | 第55-56页 |
·移情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56页 |
·交往归因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56-57页 |
·移情训练和交往归因训练团体干预的效应 | 第57-59页 |
·团体干预形式 | 第57页 |
·移情训练和交往归因训练团体干预的可行性 | 第57-58页 |
·移情训练和交往归因训练团体干预的总效应 | 第58-59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9页 |
·建议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