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一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传播学分析 | 第15-27页 |
一、传播者 | 第15-18页 |
(一)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特点 | 第15-16页 |
(二)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第16-17页 |
(三) 教师的守门员角色 | 第17-18页 |
二、受传者 | 第18-21页 |
(一) 独立性 | 第19页 |
(二) 选择性 | 第19-20页 |
(三) 归属感 | 第20-21页 |
三、信息 | 第21-22页 |
四、反馈 | 第22-23页 |
五、噪音 | 第23页 |
六、渠道 | 第23页 |
七、传播环境 | 第23-24页 |
八、传播效果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中学思想政治课传播效果及其原因 | 第27-33页 |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传播效果 | 第27-28页 |
(一) 传播效果的空白 | 第27页 |
(二) 接受信息的不完整 | 第27页 |
(三) 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偏差 | 第27页 |
(四) 接受的信息是错误的 | 第27页 |
(五) 相反的效果 | 第27-28页 |
(六) 预期效果 | 第28页 |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 | 第28-33页 |
(一) 噪音的干扰 | 第28-29页 |
(二) 信息的编码与解码 | 第29-30页 |
(三) 传播环境的影响 | 第30-31页 |
(四) 渠道的影响 | 第31页 |
(五) 师生关系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 第33-46页 |
一、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策略 | 第33-38页 |
(一) 教师要与学生有着恰当的距离 | 第33-34页 |
(二) 教师必须具有可信性 | 第34-35页 |
(三) 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 | 第35页 |
(四)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性 | 第35-36页 |
(五) 教师传播活动的覆盖范围 | 第36页 |
(六)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避免冲突 | 第36页 |
(七) 明确教师与学生的权力关系 | 第36-38页 |
二、信息的策略 | 第38-41页 |
(一) 数量准则 | 第39页 |
(二) 质量准则 | 第39页 |
(三) 关联性准则 | 第39页 |
(四) 方式准则 | 第39-41页 |
三、倾听的策略 | 第41-43页 |
四、反馈的策略 | 第43-44页 |
五、环境的策略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