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一) 校长交流 | 第12-13页 |
1. 校长交流的形式和类型 | 第12-13页 |
2. 校长交流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二) 角色适应 | 第13-19页 |
1. 角色理论 | 第14-16页 |
2. 适应理论 | 第16-18页 |
3. 角色适应 | 第18-19页 |
(三) 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 教师角色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 校长角色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四)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1-22页 |
(五) 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22-24页 |
1. 基本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 第22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3.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4. 研究流程 | 第23页 |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问卷的编制 | 第24-36页 |
一、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维度的构建 | 第24-2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四) 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二、 初始问卷的编制及预测 | 第26-3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1. 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27页 |
2. 被试选取 | 第27页 |
3. 统计处理 | 第27页 |
(三) 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1. 项目分析 | 第27-28页 |
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三、 正式问卷的施测及鉴定 | 第31-3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1. 工具 | 第31页 |
2. 被试选取 | 第31页 |
3. 统计处理 | 第31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1.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3. 信度检验 | 第34页 |
4. 效度考察 | 第34-35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调查研究 | 第36-4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一) 工具 | 第36页 |
(二) 被试选取 | 第36页 |
(三) 统计处理 | 第36-37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一)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总体状况 | 第37页 |
(二)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性别差异检验 | 第37页 |
(三)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教龄差异检验 | 第37-40页 |
(四)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校际变动差异检验 | 第40-41页 |
(五)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交流类别差异检验 | 第41页 |
(六)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地域差异检验 | 第41-42页 |
四、 讨论 | 第42-45页 |
(一)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总体状况 | 第42页 |
(二)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 | 第42页 |
(三)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教龄差异检验结果 | 第42-43页 |
(四)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校际变动差异检验 | 第43-44页 |
(五)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交流类别差异检验 | 第44页 |
(六)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地域差异检验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影响因素及应对机制研究 | 第45-5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一) 工具 | 第45页 |
(二) 被试选取 | 第45页 |
(三) 资料收集 | 第45-46页 |
三、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一) 城乡学校差距大 | 第46页 |
(二) 现实和期望存在落差 | 第46-47页 |
(三) 开展工作顾虑多 | 第47页 |
(四) 组织协调性欠佳 | 第47-48页 |
四、 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角色适应问题的应对机制探讨 | 第48-53页 |
(一) 内部机制 | 第48-50页 |
1. 重塑角色认知系统 | 第48页 |
2. 调适内省反思能力 | 第48-49页 |
3. 提高组织协调技巧 | 第49页 |
4. 管理角色压力策略 | 第49页 |
5. 提升战略治校能力 | 第49-50页 |
(二) 外部机制 | 第50-53页 |
1. 完善校长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形式 | 第50-51页 |
2. 优化工作激励机制,突出人文关怀 | 第51页 |
3. 建立目标导向机制,明确角色职责 | 第51-52页 |
4. 改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角色适应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一、 关于取样 | 第53页 |
二、 关于变量的考察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1:关键事件访谈提纲 | 第59页 |
附录2: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 第59页 |
附录3:初始问卷 | 第59-60页 |
附录4:正式问卷 | 第60-61页 |
附录5: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