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 文献法 | 第10-11页 |
(二) 调查法 | 第11页 |
(三) 访谈法 | 第11页 |
(四) 归纳总结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2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 | 第12页 |
(二) 潜教育 | 第12页 |
(三)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 第12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一) 科学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二) 系统理论 | 第13页 |
(三) 人的成长三棱锥理论 | 第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 高效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内容及作用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研究工作现状研究 | 第15-17页 |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存在的不足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概述——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为例 | 第19-23页 |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 | 第19页 |
(一) 调查总体情况 | 第19页 |
(二) 样本基本情况 | 第19页 |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 | 第19-20页 |
(一) 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就业,择业意向倾向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 第19页 |
(二) 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整体偏高 | 第19-20页 |
(三) 毕业生期望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择业 | 第20页 |
(四) 毕业生择业考虑的因素中工资待遇居于首位 | 第20页 |
(五) 大部分毕业生主观上认可“一村一大”、“三支一扶”、“特岗计划”基层项目 | 第20页 |
三、当前高校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态度 | 第20-21页 |
四、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 | 第21页 |
五、当前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 | 第21-22页 |
六、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为例 | 第23-35页 |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3页 |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所暴露的思想政治问题 | 第23-31页 |
(一) 职业信念模糊 | 第23-25页 |
(二) 价值观倾向功利化 | 第25-27页 |
(三) 双重道德标准现象突出 | 第27-28页 |
(四) 自我认知不清楚,自我评价失真 | 第28-30页 |
(五) 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在职业素养需求与供给失衡 | 第30-31页 |
三、当前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 第31-35页 |
(一) 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对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边界不清晰 | 第31-32页 |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一 | 第32页 |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复杂 | 第32-33页 |
(四) 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毕业生的现实需要 | 第33-34页 |
(五) 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脱离社会需求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立——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为例 | 第35-42页 |
一、总体思路 | 第35-36页 |
二、需求分析 | 第36-37页 |
三、构建“共育式”培养模式的意义 | 第37-38页 |
四、项目平台构造说明 | 第38-41页 |
五、平台未来发展构想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