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现状及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7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外现状 | 第17-18页 |
·国内现状 | 第18-19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自我意识概述 | 第23-39页 |
·自我意识的内涵 | 第23-25页 |
·自我意识的结构 | 第25-29页 |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 第26-28页 |
·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 | 第28页 |
·现实我、投射我和理想我 | 第28-29页 |
·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 第29-39页 |
·詹姆士的自我理论 | 第30-31页 |
·奥尔波特的自我理论 | 第31-34页 |
·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 | 第34-37页 |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 第37-39页 |
第3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9-60页 |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现状的调查工具和方法 | 第39-41页 |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现状的调查工具 | 第39-40页 |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现状的调查方法 | 第40-41页 |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1-51页 |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协调性 | 第41-45页 |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 | 第45-51页 |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51-60页 |
·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 第51-52页 |
·学校教育的缺失 | 第52-53页 |
·家庭教养方式的偏颇 | 第53-55页 |
·网络世界的迷失 | 第55-56页 |
·自我发展的偏差 | 第56-60页 |
第4章 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对策 | 第60-81页 |
·家庭教育是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 | 第60-64页 |
·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 | 第60-62页 |
·完善家长的教育理念 | 第62-63页 |
·提升家长的心理修养 | 第63-64页 |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 第64页 |
·学校教育是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核心 | 第64-72页 |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 第65-66页 |
·开设特色心理课程,增加心理实践活动 | 第66-69页 |
·优化心理咨询工作,发展团体咨询服务 | 第69-71页 |
·扩大心理教育队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优势 | 第71-72页 |
·自我教育是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关键 | 第72-77页 |
·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 第73-75页 |
·积极悦纳自我,展示自我 | 第75-76页 |
·有效调节自我,控制自我 | 第76-77页 |
·社会教育是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保障 | 第77-81页 |
·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 | 第78页 |
·发挥大众传媒的引领作用 | 第78-79页 |
·发挥社会舆论的教育作用 | 第79页 |
·发挥社会文化的辐射作用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附录 大学生自我意识调查问卷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