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国内外的现状述评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9-20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分析法 | 第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31页 |
·大学生就业观相关概念及构成要素 | 第22-24页 |
·就业观的涵义 | 第22页 |
·大学生就业观的涵义 | 第22-23页 |
·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要素 | 第23-24页 |
·大学生就业观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24-25页 |
·职业锚理论 | 第25-26页 |
·人职匹配理论 | 第26-27页 |
·职业性向理论 | 第27-28页 |
·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过程 | 第28-31页 |
·统包统分阶段的大学就业观 | 第28-29页 |
·由统包统分阶段到双向选择过渡阶段的大学生就业观 | 第29-30页 |
·双向选择与自主选择阶段的大学生就业观 | 第30-31页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 | 第31-46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1-32页 |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积极方面的表现 | 第32-39页 |
·基本确立了自主择业的就业意识 | 第32-33页 |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 第33-34页 |
·就业自信心比较充分 | 第34-35页 |
·就业观总体趋于理性 | 第35-37页 |
·逐渐重视个人发展 | 第37-38页 |
·自主创业意识逐渐增强 | 第38-39页 |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缺乏基层发展的意识和勇气 | 第39-41页 |
·缺乏竞争意识和挑战精神 | 第41-43页 |
·部分大学生缺乏信心 | 第43-44页 |
·存在就业诚信缺失 | 第44-45页 |
·自主创业意识淡薄 | 第45-46页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46-55页 |
·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46-48页 |
·家庭对子女的过高期望 | 第46-47页 |
·家庭旧有价值观念的影响 | 第47-48页 |
·高校方面的影响 | 第48-50页 |
·高校课程设置的共同弊病,制约了的大学生就业 | 第48页 |
·学科专业设置的重复,影响人才培养的特色 | 第48-49页 |
·高校就业教育观念落后,与社会脱节 | 第49-50页 |
·社会环境影响 | 第50-52页 |
·社会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 | 第50-51页 |
·性别歧视和用人标准存在的偏颇 | 第51-52页 |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 | 第52-55页 |
·就业心理的矛盾性 | 第53页 |
·自我认知的片面性 | 第53-54页 |
·自身能力的欠缺性 | 第54-55页 |
第5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应对措施 | 第55-71页 |
·家庭方面 | 第55-57页 |
·转变旧有观念,支持子女就业创业 | 第55-56页 |
·保持平和心态,帮助子女合理就业 | 第56-57页 |
·高校方面 | 第57-62页 |
·加快高校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发展 | 第58-59页 |
·扭转教师和学生的旧有观念 | 第59-60页 |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团队 | 第60页 |
·将就业观教育融入高校教程 | 第60-61页 |
·完善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 | 第61-62页 |
·社会方面 | 第62-65页 |
·优化国家就业政策,构建和谐就业环境 | 第63-64页 |
·社会舆论的良性引导 | 第64页 |
·转变招聘单位用人标准 | 第64-65页 |
·大学生自身方面 | 第65-71页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 第66-67页 |
·正确自我评价,合理定位 | 第67-68页 |
·科学的职业规划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附录Ⅰ调查问卷 | 第7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