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附图清单 | 第8-9页 |
| 附表清单 | 第9-10页 |
| 主要缩略词和符号表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昆虫病原真菌防治害虫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分生孢子附着在昆虫寄主表皮 | 第13页 |
| ·孢子在昆虫体壁上萌发 | 第13-14页 |
| ·穿透昆虫表皮 | 第14页 |
| ·真菌在昆虫体内定殖直至昆虫死亡 | 第14-15页 |
| ·真菌冲破昆虫体壁 | 第15-16页 |
| ·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的其它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昆虫病原真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超表达毒力基因 | 第17页 |
| ·改造已有的毒力基因 | 第17页 |
| ·转入外源基因 | 第17-18页 |
| ·两种毒力基因的协同表达 | 第18-19页 |
| ·mRNA差异显示技术及其在昆虫病原真菌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2 引言 | 第21-22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3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球孢白僵菌在血淋巴和蝉蜕中特异表达基因 | 第22-38页 |
| ·材料 | 第22-25页 |
| ·实验菌株 | 第22页 |
| ·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培养基配方 | 第22-23页 |
| ·常用的缓冲液和贮藏液配方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 ·球孢白僵菌诱导培养 | 第25页 |
| ·球孢白僵菌菌丝RNA提取与检测 | 第25-26页 |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6-27页 |
| ·mRNA差异显示扩增 | 第27-28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28-29页 |
| ·mRNA差异显示中差异条带的回收与再扩增 | 第29页 |
| ·PCR产物的回收、克隆及测序 | 第29-30页 |
| ·基因克隆 | 第30-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球孢白僵菌菌丝RNA提取与检测 | 第32页 |
| ·mRNA差异显示扩增 | 第32-33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33-34页 |
| ·mRNA差异显示中差异条带的回收与再扩增 | 第34-35页 |
| ·PCR产物的回收、克隆、测序和序列在GenBank上比对 | 第35-37页 |
| ·讨论 | 第37-38页 |
| 4 球孢白僵菌蛋白酶成熟因子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 第38-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 ·供试菌种 | 第39页 |
| ·白僵菌的培养与诱导 | 第39页 |
| ·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39页 |
| ·反转录及DDRT-PCR反应 | 第39页 |
| ·差异cDNA的再扩增 | 第39页 |
| ·差异c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 | 第39页 |
| ·荧光定量PCR验证及表达量对比 | 第39-40页 |
|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 ·5'末端RACE | 第40-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球孢白僵菌总RNA的提取与鉴定 | 第42-43页 |
| ·mRNA差异显示分析 | 第43页 |
| ·特异条带编码基因分析 | 第43-44页 |
| ·诱导条件下白僵菌特异蛋白酶成熟因子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6页 |
| 5 总结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4-55页 |
| 附录 | 第55-65页 |